3月21日,2025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期間,海南省新聞辦在三亞舉行“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三場),深入介紹海口海關支持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安全便利引進系列創新制度舉措,著力加快推進“向種圖強”。
據悉,在海關總署支持下,海口海關針對種質資源便利引進創新了三項核心政策措施,分別是進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許審批新模式、海南自貿港進境跨關區附條件提離種苗快速通關模式、海南自貿港進境種苗有條件實施免于口岸檢疫采樣便利化措施,并圍繞創新措施制定了配套的管理辦法和操作規范。
進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許審批新模式主要內容是,企業在辦理進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許檢疫審批的過程中,海關認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出具的科研立項證明。
海南自貿港進境跨關區附條件提離種苗快速通關模式明確,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等口岸進境運往海南自貿港的種苗,經過口岸海關現場檢查并已經取樣送檢的,不需在口岸等待實驗室結果,即可提離到海南自貿港內符合監管要求的場所存放。
海南自貿港進境種苗有條件實施免于口岸檢疫采樣便利化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在海南自貿港內用于種子質量檢測等特定用途的種苗,從北京等多個口岸進境,經口岸海關現場檢查未見異常的,不進行口岸檢疫采樣,可直接運至海南自貿港內符合監管要求的實驗單位使用。種苗使用結束后,全部作無害化處理。
前期,海口海關已針對這3項核心舉措配套出臺了“進境植物繁殖材料隔離檢疫圃考核互認”“隔離檢疫期間同步開展DUS測試(邊隔離邊科研測試)”等舉措,并聯合省內相關職能部門探索推進“種質資源庫”便利化措施,實現了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以下簡稱中轉基地)進境種苗從審批到口岸通關,再到后續隔離檢疫各個環節的全流程綠色通道制度,全面提升了中轉基地種苗引進、中轉和使用效率。
據統計,自2018年4月中轉基地建設以來截至今年2月,海口海關實施便利化措施累計支持引進大豆、玉米、豌豆、向日葵、椰棗苗、羅非魚苗、種蝦、種用食蟹猴等各類優良動植物種質資源940批次、460余個品種,價值11.8億元,有力促進了海南自貿港種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曹馬志 劉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