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省各地探索開展公益互助養老服務

“銀齡”互助,有愛有溫度

9月24日10時許,一陣敲門聲響起。家住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椿林苑小區的趙桂芹幾步快走,打開家門。

“曉玫來啦,快進來!”就像看見自家人,趙桂芹樂呵呵地把靜曉玫拉進家里。

今年89歲的趙桂芹一直獨居。兒子一家生活在鷹手營子礦區,女兒一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不能總陪在身邊。

靜曉玫今年66歲,是濱河社區的一名老年志愿者。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上門陪趙桂芹嘮嘮嗑。

從孩子教育到日常生活,她們有嘮不完的話,轉眼半個多小時過去了。

像靜曉玫一樣,參與服務的老年人志愿者,可以在“公益互助養老平臺”上兌換時間幣,也可以兌換積分。時間幣就存進自己的賬戶里,日后可以享受別人的服務,積分可以換日用品。濱河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于嵐介紹,今年7月1日起,社區組織了實物兌換活動,老年志愿者可以用積分兌換洗衣液、餐具、食用油等。

時間可存取,愛心能互換,幸福可增值。自2023年起,“今天我為別人服務,明天免費享受服務”的公益互助養老模式在承德全市推廣。截至目前,該市志愿服務隊伍有9000余人,存儲服務時長3.6萬小時,越來越多“高齡老人”感受到了睦鄰溫情,同時“年輕老人”通過服務他人實現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其實,不僅在承德,如今公益互助養老服務,已在河北省各地開展。

“桂書,最近怎么樣?有啥事要幫忙的,隨時跟我們說。”前些天,石家莊市橋西區“愛心來敲門”志愿服務隊隊長張秀芹帶著幾名隊員,入戶探望3502廠社區86歲的老人陳桂書。

3502廠社區是典型的老齡化社區,2000多戶居民中70歲以上老人占一半以上,很多都是獨居。為了給“高齡老人”送去關懷和幫助,橋西區在2017年以3502廠社區為試點打造“愛心來敲門”志愿服務品牌,發動社區“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

陳桂書老人曾是志愿服務隊成員,這幾年腿腳不便,從服務崗位上退下來,成了被服務對象。

“大家都惦記著我,沒事就來看我,我們社區就是個有愛的大家庭。”陳桂書老人說。

以社區黨組織為引領,以社區居民互助為核心,目前,石家莊市新華區已成立106支“愛心來敲門”社區服務組織,共吸納志愿者879名,為2000余名獨居高齡老人建立基礎信息臺賬。服務內容涵蓋情感陪伴、社區老年公益課堂、適老改造、義診義剪、政策宣傳、健康講座、社區食堂助餐、代購配送等方面。

為了規范服務流程,石家莊市橋西區還制發了《“愛心來敲門”標準化操作手冊》,根據老人年齡、健康和家庭成員等情況,建立危機、重點關注、一般關注、隨時監測、健康等五級分層管理幫扶機制,對應提供每周3次電話+1次入戶探訪、每周2次電話+每半月1次入戶探訪、每周1次電話+每月1次入戶探訪、隨時關注、邀請參與戶外活動的關愛助老服務。

滄州市新華區也在開展同樣暖心的互助型養老服務。

在新華區石化新村社區,有一群被稱為“小老人”的志愿者,他們平均年齡超過60歲,身體健朗,樂于助人。

這些年,他們以“結對包戶”的方式,自發幫助小區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陪老人聊天,幫老人收拾家務,帶老人曬太陽……只要高齡老人有需求,一個電話打過來,志愿者就會趕去提供服務。

志愿服務隊隊長武俊生今年69歲,干起活兒來一點兒不含糊。“雖然我們都上了年紀,但作為社區的活力老人,應該為大家做更多的事。”武俊生說。

去年,社區建立了“助老驛站”。在驛站里,志愿者做公益可以掙養老積分,憑積分可以換取生活用品,也可以將來換取社區其他志愿者的陪護、陪診等服務。

“其實大家從沒想過回報,只是打心底里盼著老人們都能擁有幸福的晚年。”武俊生說,通過為“高齡老人”提供幫助,自己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充實了,相信未來自己需要的時候,也能有人陪在身邊,說說知心話、嘮嘮家常。(高珊 賈阿楠)

編輯:胡思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