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學前教育的“溫暖行動”——改革開放四十年我省學前教育發展綜述
“改革開放40年,甘肅省學前教育‘茁壯成長’,尤其是近十年,可以說是飛速發展。”說起甘肅學前教育的變化,省教育廳負責人這樣說。
有一組數據能夠詮釋“成長”的定義:2011年,甘肅省僅有幼兒園2457所,在園幼兒43.21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42%;截至2017年底,全省幼兒園數量已達7122所,在園幼兒92.96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4個百分點。
幼兒園、在園幼兒數量的增長和入園率的提升,正是40年來甘肅學前教育變化的最好寫照。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學前教育的管理體制、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重大變革。
學前教育辦“大”了
家住蘭州市七里河區的趙麗明年就要送孫子上幼兒園了,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就有幼兒園可供選擇,這讓她心里很踏實。
30多年前,女兒上幼兒園時的“為難勁兒”,趙麗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候蘭州幼兒園的數量很少,要給女兒找個離家近、又放心的幼兒園特別難。”
上世紀80年代初,全省城區幼兒園數量少,農村地區幼兒園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長們的學前教育意識很淡薄。
省教育廳負責人說:“改革開放初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這使得我省很多地方的學前教育陷入了‘越窮越無園可入、越不入園越窮’的惡性循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省學前教育數量少、質量不高的困境也迎來了轉機。
1987年起,我省逐漸探索不同的辦園形式,使得幼兒園(所)規模不斷擴大,幼兒入園率和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全省幼兒保教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1991年,原省教委在敦煌召開全省幼兒教育工作會議,推廣敦煌市發展農村學前一年教育的經驗。此后,作為幼兒教育組成部分的學前一年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全省學前教育快速發展是從2011年開始的。省教育廳負責人介紹說:“2011年之前,在我省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和17個插花型貧困縣的6220個貧困村,僅有幼兒園550個,覆蓋率只有8.8%,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不足10%,最低的縣還不到4%。”
2011年起,我省在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上下大功夫,農村幼兒園成了發展重點。
2011年至2013年,我省建設鄉鎮幼兒園982所;2014年,全省所有鄉鎮實現了幼兒園全覆蓋;此后三年,我省繼續擴大學前教育資源,貧困地區幼兒“無園可入”的難題也迎刃而解。
2018年,我省繼續在貧困地區建設行政村幼兒園1217所,其中在23個深度貧困縣建設789所。至此,深度貧困地區學前教育的短板也得到了補足。
家長心里踏實了
今年9月,在會寧縣城打工的農民張欣順利將女兒送進了會寧縣第四幼兒園。
張欣的家庭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在城里打工,期待著女兒能在城里入園。“沒想到孩子能上公辦幼兒園,而且我們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還能免除2000元的保教費,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從2015年起,我省對甘肅學籍的在園幼兒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標準免除(補助)保教費,對58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在園幼兒每人每年再補助1000元。2017年的一組數據顯示,這一政策累計惠及在園幼兒177萬人次。
免除保教費只是我省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諸多政策之一。為了讓農村幼兒園運轉起來,我省從補充師資、經費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入手,推進農村學前教育有序發展。
在補充農村幼兒師資方面,我省制定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2012年以來,我省先后通過事業單位招考、中小學教師轉崗、巡回支教、社會招聘等方式累計補充幼兒教師9550名。
在經費保障方面,2011年以來,我省按照1∶1的比例,中央和省級財政累計投入70億元,為學前教育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從2016年起,省級財政還投入專項經費近17億元支持學前教育發展。
在政策保障方面,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和管理使用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保障全省城鄉學前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幼兒教師心“熱”了
今年10月,會寧縣漢家岔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師王愛紅來到蘭州,參加了2018年全省鄉村幼兒園特崗教師培訓。
對于剛工作兩年半的王愛紅來說,這樣的培訓活動已經參加過兩次了。她說:“作為一名農村幼兒教師,我能夠感受到培訓帶給我的成長,更感受到了‘溫暖’。”
從2012年起,我省實施“特崗計劃”,拓寬學前教育師資補充渠道,并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實施“國培”“省培”計劃,全員培訓園長教師3萬多名,學前教育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同年,我省將義務教育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向學前教育延伸,對貧困地區農村幼兒教師按每月不低于300元標準發放生活補助。
讓幼兒教師從培訓中收獲,在收獲中成長;用保障措施,讓幼兒教師有獲得感。這是我省推進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理念。
孩子童年“樂”了
在張掖市第二幼兒園大一班教室里,內容豐富的自主學習區是孩子們的樂園。
孩子們在這里通過游戲認識圖形、顏色、數字,所有的探索、認知都是主動行為,老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園長張妤濤說:“這樣的方式,目的是讓知識通過游戲內化到孩子心里。”
對這一點,家長陳希深有感觸,“我們能看到孩子每天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能感受到孩子在成長中的快樂。”
陳希的話道出了許多幼兒家長的心聲,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更認識到給孩子擁有快樂童年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學前教育不斷發展,各地學前教育工作者除了關心關愛幼兒,也始終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汲取知識”的教育理念。
1994年,原省教委召開全省幼教工作會議,加強學前教育指導,研究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2018年,省教育廳印發《甘肅省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繼續明確這一教育理念,讓孩子擁有快樂童年。
如今,在全省各地幼兒園,孩子們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能在符合幼兒發展的課程中感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學前教育的保教質量在這樣的良性發展中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40年來,學前教育的發展像是一項“溫暖行動”,讓幼兒園數量變多了,讓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心里都“暖暖的”,更重要的是,讓城鄉孩子在快樂中長大了。(記者 李欣瑤 通訊員 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