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豐”景正好。甘肅省榆中縣上花岔鄉沉浸在一片豐收的喜悅之中,田間沃土處處呈現出繁忙的景象,機械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采挖,勤勞樸實的藥農躬身勞作、收獲著一年的付出,剛采挖出來的甘草破土成“金”,群眾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豐收現場(榆中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上花岔鄉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采收機和運輸車輛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伴隨著采收機馬達轟鳴聲,一根根成熟的甘草破土而出,空氣中混合著甘草獨特的草本香味。工人們忙著收集甘草、分揀、裝車,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正在地里采挖甘草的百祿村村民李雪加說:“由于自己年齡大,不方便外出務工,這段時間挖甘草,每天有120元到15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能賺錢補貼家用,很高興。”

豐收現場(榆中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上花岔鄉立足鄉情實際,緊緊依托榆中縣農業農村局關于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要求,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結合撂荒地整治工作,把零散、閑置的土地轉向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了中藥材種植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通過土地流轉,“轉”活了土地,“轉”大了產業,“轉”富了農民。

豐收現場(榆中縣委宣傳部供圖)

“通過土地流轉和中藥材加工產業的延伸,我們種植中藥材的面積不斷擴大。今年計劃采挖甘草1500畝,每天投入3臺挖藥機,用工60余人進行輔助采收,畝產在800公斤左右,總產達到1200噸,預計10月底全部采挖完成。現在市場行情不錯,一公斤13元多,每畝地產值1萬元左右。”甘肅正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文虎說。

豐收現場(榆中縣委宣傳部供圖)

“種藥材—帶勞務—發藥財”,小小中藥材成了助力鄉村振興的良方。近年來,榆中縣上花岔鄉積極探索“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戶+村集體經濟+聯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把中藥材種植業作為富民的特色產業,成功打造了以甘草、黃芪、大黃種植為主的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促進龍頭企業中藥材GAP認證成功,為建設“絲路寒旱特色產業帶”注入新動能,讓全鄉群眾腰包“鼓”起來、日子“甜”起來。(馬萍)

編輯:魏晉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