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不斷搭建慈善平臺,創新慈善活動形式及內容,拓寬慈善渠道,弘揚慈善文化,逐漸形成了以“羊城慈善為民”行動系列為載體,引導市民身體力行參與慈善為民行動,引領全省乃至全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慈善品牌。在26日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上,各位大咖為廣州慈善點贊。

  慈善為民 廣州打造全民慈善樣本

  《慈善法》頒布實施以來,廣州以發展現代慈善事業為引領,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社會扶貧為重點,不斷搭建慈善平臺,創新慈善活動形式及內容,拓寬慈善渠道,弘揚慈善文化,激發民間慈善活力、大眾參與熱情和主人翁意識,逐漸形成了以“羊城慈善為民”行動系列為載體,引導市民身體力行參與慈善為民行動,引領全省乃至全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慈善品牌。

  2016年起,廣州市持續舉辦廣東扶貧濟困日暨“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全市社會各界認捐款物達23.18億元(由市、區慈善會等慈善組織接收),有力推動廣州對口幫扶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廣州市民政局攜手市慈善會深入實施慈善醫療和應急救助、急難救助、愛蕾行動困境兒童救助、福彩及時雨專項救助、贈藥項目、血友病援助、肺癌早篩、珠珠大病救助平臺等慈善救助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受益4.72萬人次,救助金額達4.92億元。

  據介紹,2016年開始,廣州市實施“慈善+”戰略,不斷探索“慈善+運動”“慈善+商業融合”“慈善+民俗”“慈善+藝術”“慈善+社區”新模式。據統計,市民政局已連續4年舉辦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華,累計募集善款1470萬元,超300萬人次通過現場或互聯網方式參與活動,同時舉辦新春花市之慈善花市、廣府廟會之慈善廟會、“盡善凈行”“慈善盛典”“善城匯愛”等主題鮮明活動,讓慈善逐步成為市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習慣。

  “廣益聯募”平臺作為廣州市深化“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創建全國“慈善之城”重點打造的慈善樞紐平臺,截至目前,已有319家公益慈善組織入駐,666個慈善項目上線,募款近4.5億元、參與捐贈逾32萬人次,有力促進市民指尖行善。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

  廣州慈善事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劉福清表示,2018年廣州率先開展了善城建設,同時倡導全國各地的人都來參與善城建設:“許多省市都給我們反饋,希望到廣州學習、考察,要直接借鑒廣州好的做法。我們也看到,廣州有許多社區建設經驗,如關心老人方面,不管是孤寡還是失獨、失能,各種困難老人都得到了特別細心的照料,老年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和保障。同時廣州的慈善組織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也給予了特別多的溫暖關懷,包括對他們的教育、衛生及其他生活基本保障。”

  劉福清表示,廣州在助力西部山區、三區三州脫貧攻堅方面做了重要貢獻,自身慈善事業的發展也走在全國前列。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充分體現了慈善事業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嚴峻任務面前,廣州要積極發揮作用,繼續做全國慈善事業的排頭兵,做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奇:

  要不斷鞏固提升“慈善之城”的影響力

  陳奇表示,2019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是推動全省大慈善體系的具體行動,是粵港澳大灣區公益慈善事業的一件好事、盛事。  他透露,近年來,廣東省深入探索構建民政領域“大救助”“大慈善”“大養老”“大兒童保障”“大社會治理”五大體系,在堅持政府主導、履行好政府兜底保障責任的同時,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提供社會服務,參與社會治理,在社會組織管理、慈善與社會工作、養老服務等領域加強與香港、澳門交流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引領帶動廣東民政事業不斷實現新突破。  在他看來,加快推動慈善事業蓬勃發展,既是民政部門“分內事”,又是拓展民政資源的有力抓手。據了解,作為慈善大省,截至目前,廣東省認定登記的慈善組織1069家,位列全國首位;連續十年舉辦廣東扶貧濟困日,各級認捐總額達284.49億元;組織承辦七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搭建起全國性慈善交流平臺。福利彩票銷售量突破200億元,連續多年位列全國首位。  陳奇說,“廣東省慈善事業發展過程中,廣州市積極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他表示,廣州市要繼續發揮好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定位,繼續堅持開拓創新,深入探索慈善事業發展路徑,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不斷鞏固和提升“慈善之城”的影響力,引領和帶動全省乃至全國慈善事業發展持續出新出彩。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馬曙:

  打造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的動員參與平臺

  馬曙表示,2019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是弘揚守望相助、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慈善事業的重要舉措。

  “在2017年、2018年度兩次舉辦廣州慈善盛典的基礎上,今年我們首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黨中央對慈善工作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對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公益慈善領域合作與交流,打造慈善灣區,推動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具有積極意義。”馬曙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將企業責任與慈善融合的盛會越辦越好。

  馬曙表示,廣州市將在三方面進一步發揮慈善在決勝全面小康中的積極作用。一是聚焦脫貧攻堅,服務國家戰略,著力打造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的動員參與平臺,大力組織引導慈善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二是發揮廣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深化慈善領域慈善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搭建慈善平臺,暢通慈善渠道,打造引領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三是以弘揚慈善文化引領,統籌整合社會資源,輻射帶動廣大企業、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大力提升慈善創新發展新動能,傳播社會正能量。

  廣州市民政局局長、廣州市慈善會會長何鏡清:

  3年時間40項舉措 全面提升廣州慈善綜合實力

  何鏡清介紹,2019年,廣州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創建慈善城市行動部署,全面貫徹落實《慈善法》,緊扣“慈善為民”核心理念,以“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創建“慈善之城”為抓手,統籌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制度,不斷推動廣州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登記社會組織8144個,其中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124個,享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的社會組織89個,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12個,共備案公開募捐項目694個,備案慈善信托項目11個,居全省第一。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超過297萬人,服務時數5777萬小時。成功舉辦第六屆公益創投活動,資助項目141個。

  何鏡清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廣州市民政局將組織實施好建設“慈善之城”提升計劃,著重在堅持黨建引領、發展慈善實體、培養慈善人才等十大方面發力,計劃用3年時間,通過40項具體舉措,營造濃厚全民慈善發展氛圍,全面提升全市慈善的綜合實力,不斷推動廣州市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有關負責人:

  將與廣州市民政局共同發起成立“社會影響力基金”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日前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作為黨媒,是全國第一家報業集團,是全國知名的新型主流媒體,將自覺肩負起宣傳公益慈善的職責,充分發揮黨媒的宣傳報道、輿論引導作用,營造更好的輿論氛圍,更好地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更好地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他說。

  今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在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慈善會的指導下、支持下,一起將盛典與廣州市“慈善為民”相結合,以“新時代 新慈善”為主題,邀請了粵港澳地區高校、研究機構等相關領域的專家,組建起社會影響力專家庫,成立“社會影響力研究基地”,打造社會責任案例集,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社會影響力報告》。該負責人表示:“今天,我們在此正式發布企業的年度社會影響力榜以及2019廣州慈善榜,共同見證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益慈善年度成績單,就是要積極倡導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造福民生,將慈善盛典打造成促進企業社會影響力建設、促進廣州慈善之城建設的推廣平臺、傳播平臺。”

  接下來,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計劃將與廣州市民政局共同發起成立“社會影響力基金”,用于企業社會影響力研究,探索慈善灣區建設,對困難群體以及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開展重點幫扶;也將舉辦公益慈善展、公益圓桌論壇,加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公益慈善的交流,共同把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打造成為有廣州特色,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慈善公益重要平臺。

  眾說慈善盛典

  @廣州市志愿者協會秘書長甄鶴(行業人士):

  慈善盛典其實是這座城市慈善氛圍的一個縮影。這么多年來,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座城市的慈善活力越來越強,像志愿者參與公益慈善項目的渠道越來越多,對于困境群體的幫扶越來越精準和廣泛。今天其實集中體現了整個城市慈善事業的發展,無論是規格和廣度,都更顯現廣州的特點了。

  @廣州市金絲帶特殊兒童家長互助中心總干事羅志勇(上榜人物):

  感謝廣州慈善榜讓我和廣州金絲帶上榜。這是一份榮譽,更是對所有為癌癥兒童家庭提供服務的人的肯定。這兩年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座城市的慈善氛圍越來越好,小額而持續的支持越來越多。正如一位志愿者說的:志愿服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過去一年的志愿服務400多小時,如果我不去參加志愿服務,也只不過用來睡覺打游戲而已。

  @熱心公益人士劉秀琴(愛心人士):

  我是廣州市啟明關愛促進會秘書長。我們受惠于這座城市的慈善氛圍。很多沒有本地戶口的孩子家庭狀況相對困難,而廣州市慈善會推出的愛蕾計劃對這些孩子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作為投身慈善公益事業的人,我感覺到這座城市處處都充滿慈善氛圍,很多志愿者都是普通的市民,他們默默地一對一結對幫扶困境兒童九年之久。這座城市的愛心讓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