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貨物在蛇口西部港碼頭裝柜上船。(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2月11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羅靜)2月11日,2021年中國新年除夕,由招商局旗下中國外運承運的34個40英尺集裝箱從蛇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裝上KMTC PUSAN船舶運往韓國,預計4天后到達韓國仁川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批集裝箱從波蘭馬拉出發搭乘中國外運“灣區號”中歐班列,經過10,996公里長途跋涉抵達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隨后通過海運1,350海里的運輸最終到達韓國仁川港,在途全程運行僅需22天,比全程海運節省10天以上時間。

  這是“灣區號”中歐班列首次通過國際海鐵聯運方式組織回程班列,標志著“灣區號”中歐班列國際中轉海鐵聯運新通道正式開啟。新通道將“灣區號”中歐班列與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區豐富的航運物流網絡貫通聯動,形成海鐵聯運格局,打造了深圳“一帶一路”海陸多式聯運物流大動脈。這是“灣區號”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以往,韓國、深圳與歐洲的外貿往來主要依靠海運。為積極響應國家“一路一帶”倡議,在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圳海關、廣鐵集團、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深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外運華南區域與招商港口強強聯手,依托深圳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利用“灣區號”中歐班列和深圳西部港區相互融合的立體化對外物流通道,高效連通了歐盟與日韓地區。隨著該模式的開通,歐洲、中亞等地的豐富貨源,將搭乘“灣區號”中歐班列向深圳西部港區高效匯集,通過海運航線陸續出口至“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而深圳西部港區的貨物也可通過公路運輸直達深圳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平湖南站,搭乘“灣區號”中歐班列運往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

  為支持“灣區號”中歐班列的發展,深圳海關充分利用“互聯網+海關”的優勢,通過采用無紙化申報方式,由海關系統自動辦理業務,切實加強與港務、鐵路部門對接,為“灣區號”中歐班列海鐵聯運國際中轉新通道打造便捷高效的“綠色通關”模式,有效解決中歐貨物運至日韓地區時效低、成本高、集貨難等問題。

  在《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完成談判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順利簽署的背景下,中歐班列國際中轉海鐵聯運通道的開通,是“灣區號”中歐班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對外開放新格局的一項重要舉措。該通道真正暢通了東西雙向經貿交流,對提升班列的運行效率,降低班列運行成本,滿足歐亞國際貨運需求,鞏固深圳市在國際物流運輸的地位,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