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源7月14日消息(記者 羅世偉 見習記者 張順鵬)“隆德百年人積善,益行千里月同圓!眮淼轿挥诤釉词薪瓥|新區古竹鎮的隆益楊記作坊,這家始創于清光緒19年(公元1893年),至今已有131年歷史的老店門口張貼著的對聯便吸引了央廣網記者的注意。
“隆益楊記創始人楊錦廉為人善良樸實本分,手藝出眾。他常常告誡后人要‘隆德懷仁常積善’,家族才會興旺,生意才會興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才能‘雙贏’,這就是‘隆益’餅店名字的由來!焙釉词薪瓥|新區古竹鎮老街坊、現年90歲的楊玉英向央廣網記者介紹道,“隆德百年人積善,益行千里月同圓”則是由隆益楊記第二代傳承人楊傳福所創作,這也成為了隆益楊記的店訓,一直沿用至今,時刻提醒傳承人們堅守本心、誠信經營。
隆益楊記傳承人在制作牛耳朵餅(央廣網發 張俊慧供圖)
大浪淘沙,歲序更替。如今,隆益楊記已傳承至第五代。麻蛋仔、牛耳朵餅、酥角……這些獨具特色的客家傳統食品,也在河源、惠州、東莞的東江流域一帶擁有越來越大的名氣。第五代傳承人楊欣及其表姐張俊慧在堅守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開展創新,對生產技藝進行改進,以迎合當下消費者的健康理念和口感需求,并通過走向網絡傳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方式,進一步提升麻蛋仔和牛耳朵餅等客家傳統美食的知名度,進一步傳播古竹和客家文化。
在傳承與創新中,隆益楊記這家百年老店的招牌越擦越亮。為讓麻蛋仔和牛耳朵餅制作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古竹鎮政府積極將其申報為當地舌尖上的非遺美食小吃。今年7月份,江東新區政府公布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涵蓋民俗、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三大類別。其中,“古竹隆益楊記麻蛋仔制作技藝”和“古竹隆益楊記牛耳朵餅制作技藝”作為傳統技藝類別中的代表性項目入選,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客家傳統美食的制作技藝,并加入到傳承和弘揚傳統技藝的隊伍中來。
隆益楊記傳承人在深圳文博會上推薦客家傳統美食(央廣網發 張俊慧供圖)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文化的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图覀鹘y餅食種類非常豐富,深受大家歡迎。作為客家餅食傳承人,我們要想辦法繼承和保護好代代相傳的技藝,更要順應時代變化,不斷進行改善,才能讓傳統技藝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張俊慧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談道,“在守住傳統技藝的同時,近年來我也充分發揮自媒體達人的優勢,積極利用網絡的影響力,爭取將家族傳承了一百多年的餅食文化發揚光大!
在傳承傳統技藝的道路上,張俊慧深刻感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盀榱斯餐刈o好我們客家傳統餅食的制作技藝,當地政府通過積極聯系省、市各類媒體,對接各種展銷會,幫助我們進行宣傳推廣。在我們申請非遺的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更是主動服務,給予專業指導,為我們傳承傳統技藝提供了許多支持!痹趶埧』劭磥,正是各級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才能讓許多瀕臨失傳的非遺項目得以重燃生命力,歷久彌新、綿延不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河源是客家人開發嶺南最早的地區,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除了像隆益楊記這樣的傳統美食制作技藝外,還有包括紫金花朝戲、忠信花燈、龍川木偶戲等在內的傳統民俗、音樂、美術……在河源這片文化沃土上,一朵朵非遺之花正絢麗綻放,傳遞出客家古邑千百年來賡續而成的文化魅力。
央廣網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河源全市共有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258項、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25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9項。河源市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在政府部門、廣大非遺傳承人、從業者等的共同努力下,河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活力,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在線下線上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瑰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豐富了河源旅游文化的內涵,成為賦能河源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河源持續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的生動注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