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下稱《條例》)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將于9月1日起施行。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條例》劃定了廣東省各級政府在推動數字經濟方面的職責和任務,從多個角度細化扶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是廣東省未來發展數字經濟的綱領性文件。
《條例》分10個篇章共72條,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大核心。如何推動廣東數字產業化?《條例》指出,省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統籌規劃軟件產業發展,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業,構建安全可控、共建共享的軟件產業生態。
推動產業數字化,《條例》則分為工業數字化、農業數字化、服務業數字化三章。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廣東數字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點和特色。
在工業數字化方面,強調支持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推進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培育推廣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新業態新模式。
在農業數字化方面,提出要加快種植業、種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數字化轉型,促進鄉村振興,推動鄉村信息服務供給等數字化轉型。
在服務業數字化方面,重點推動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文旅等數字應用場景建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推動發展數字金融,優化移動支付應用,按照國家規定探索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和國際合作。
對傳統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速度不快以及中小企業不愿、不敢、不會等問題,《條例》重點推動中小型工業企業運用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對于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則全方位、成體系地提出工業數字化路徑和措施,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針對“缺芯”“少核”等產業鏈短板,《條例》提出統籌規劃集成電路、軟件等核心數字產業發展,增強工業芯片、工業軟件、工業操作系統等供給能力,實現工業制造技術和工藝數字化、軟件化。
對于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條例》也作出了明確規定,推動產業集群利用工業互聯網進行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重點培育新一代電子信息、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數字創意等戰略性產業集群。
《條例》從數據資源開發保護、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三個方面作出規定,進一步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其中,在數字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方面,《條例》鼓勵對數據資源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挖掘數據資源要素潛力。明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對依法獲取的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成果,所產生的財產權益受法律保護,并可依法交易。
《條例》還提出,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處理活動,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依法設立數據交易場所。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