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3月27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實習記者陳宇婷)日前,央廣網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2024年廣東省林業產業總產值超9300億元,2025年廣東將以綠美生態建設為引領,縱深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年內沖刺萬億元大關。

工人在采摘油茶(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作為林業大省,廣東省林業產業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連續十余年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廣東出臺實施方案,穩妥有序、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三權分置”,創新森林經營和林木采伐管理,有效規范林地林木流轉,以“活”字讓林區煥發新生機。如今,全省集體林地采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入股和委托經營等方式流轉日益活躍,全省集體林地流轉面積呈現逐年增加態勢。

為持續激活林業發展活力和群眾經營森林的內生動力,廣東將用好改革這關鍵一招,嚴格落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大膽探索更多新模式、新辦法、新路徑,切實提高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含金量。2025年,廣東將在優化公益林管理、提升國有林場發展活力、強化森林可持續經營等方面持續發力,有序推動林地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建設一批1000畝以上國家級和500畝以上省級森林可持續經營推廣林,以一點一域的突破帶動全省面上的競相綻放。

加強集約化發展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進一步促進林業產業升級,不斷提升綠美經濟效益。截至目前,全省有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1個,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8個、森林康養基地5個;省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30個,省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94個、森林康養基地(含試點)67個;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375家、農民林業合作社數量3518個、家庭林場651個;南粵森林人家129家。

“不砍樹、少砍樹也能致富”,如今,廣東正大力推動森林資源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積極補齊林區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農林文旅融合,依法科學利用林下資源、林間空地、林緣林地等適度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綠色產業,積極打造鄉村旅游、森林康養、文化體驗、庭院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提升林業碳匯交易活躍度和受益度,釋放鄉村發展新空間,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業經濟更是今年工作重點。廣東明確,要不斷挖掘培育“森林糧庫、錢庫”。扎實推進建設一批林下經濟基地、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和林業產業園區,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種植油茶、沉香、橄欖、益腎子等經濟樹種,大力發展林茶、林果、林菌、林藥等林下經濟和森林食品,積極辦好第三屆廣東林業博覽會,打造油茶、竹、森林藥材、花卉苗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香料香精、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八大林業產業集群,著力構建三產融合、技術先進、競爭有序、綠色低碳的廣東現代化林業產業體系,提升綠美經濟效益。

綠水青山可“生金”。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廣東將持續深化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抓手,推動林業產業向集約化、集群化、高附加值方向轉型升級,更好發揮林業的經濟、生態和社會綜合效益,持續提升發展的‘含綠量’‘減碳量’‘含金量’。”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