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3月13日消息(記者孫冰)改革開放40余年,深圳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蝶變為國際大都市。
這座年輕活力的城市正在以日新月異的文化創新、根深葉茂的改革精神,書寫著文化發展的“特區樣本”。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深圳的文化產業正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行,不斷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迎來 “十四五”開局之年,深圳市委六屆十八次全會已明確提出,全市上下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過去一年,深圳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和韌性。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深圳文化產業發展也充分發揮資本活躍和高科技發達的優勢,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目前,深圳文化產業規模僅次于北京、上海,法人單位數、從業人數、資產規模、營業收入等主要指標均處于國內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
深圳城市景觀。(央廣網發 深圳衛視供圖)
作為一個年輕城市,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是如何揚長避短,探索出一條文化創新之路來的?記者通過走訪深圳文創機構和企業,發現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有以下幾個亮點。
科技含量高 創意能力強
深圳在全國率先確立了“文化立市”戰略,利用高新科技發達的優勢,深圳積極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涌現出騰訊、華強方特等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數字內容為主體的高成長性文化科技型企業。
同時,作為國內第一個被授予“設計之都”的城市,深圳較早集聚了大批專業設計人才,目前約有1.2萬家設計機構和近20萬專業設計人員,設計產業每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產值數千億元。
這些文化創意人才的匯聚,為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擦亮了深圳“文創之城”的新名片。
打造精品園區建設
促成產業集聚優勢
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是深圳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引擎。
近年來,深圳通過新建和工業廠房改造等形式,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目前深圳市共有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61家。記者實地走訪了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在這里感受深圳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
深圳市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景色。(央廣網發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供圖)
深圳市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負責人許茜介紹,該園區在上世紀80年代還是“三來一補”的工業廠房。隨著深圳城市功能的轉型,華僑城也從2004年起創造性地將這里改造為創意文化園區。
目前,園區已經形成了“當代藝術、創意設計、先鋒音樂”三大文化特色,進駐的創意、藝術機構企業有近300家,8000多人在這里固定辦公。園區內活躍著非常多的藝術家、設計師、創業者,他們在這里工作、交流、碰撞,產業集聚效應在這個運營了15年的園區越來越顯著。
創業者扎根深圳沃土
新媒體行業表現突出
近年來,深圳涌現出很多優秀的文化產業代表。其中,新媒體行業作為新興行業,很多頭部機構都設立在深圳。
記者通過走訪深圳市蜂群文化了解到,作為新媒體行業的頭部公司,九零后創始人莫力洋談到為什么會來深圳創業,他表示,畢業時國家大力鼓舞雙創,各行各業都提出了“互聯網+”的口號,在大灣區的高速發展背景下,他選擇來到了深圳這片創業的熱土。雖然新媒體行業在當時并沒有可以借鑒的商業模式,但通過團隊的一路摸索和打拼,現在公司整體達到400多人,成為了一家初具規模的文化創意單位。
新媒體創作者體驗環衛工作。(央廣網發 張特價供圖)
隨著新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從業者也逐漸意識到自身產出的內容會影響著受眾的三觀。
如何給年輕受眾帶來更多正能量的引導,是值得新媒體行業主動思考的。莫力洋表示,他更鼓勵創作者們挖掘好人好事,投身公益,積極倡導和宣傳正能量。優質的新媒體產品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也是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養料。
深圳,是一座年輕活力、包容開放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來到這里劈波斬浪、扎根筑夢,造就了它海納百川、開拓創新的文化氣度。
迎來“十四五”開局之年,深圳的文化產業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不斷擦亮“文創之城”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