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默克在中國最重要的戰略區域之一。”6日,默克中國創新中心在進博會上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白皮書》。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孫正潔說,默克中國創新中心將助力大灣區創新生態的發展及合作,加速中國科技創新。
白皮書從醫療健康、半導體和新型顯示三個行業切入,通過數據與例證展示大灣區的產業優勢,就現有的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機遇與前景。其中顯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器械產業總產值達到了1254.83億元,占全國的16.67%,位居全國第一。
大灣區產業基礎有獨特優勢
“當時我們去了不同的城市考察,最后決定落戶廣州生物島,現在看來是非常正確的決定。”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孫正潔說,這一點在白皮書的調研結果中也得到了印證。
白皮書指出,廣東的開放型經濟起點高,很早接觸海外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國內外投資和本地政策互相結合,是這些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而且,區域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研究發現,大灣區具備獨特區位優勢,便于連通港澳和內地進行人、財、物協同運作。”孫正潔介紹,大灣區集中了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科研成果豐富,而且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善的產業資源,“這些都是大灣區進一步升級產業的優良基礎”。
從細分產業看,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白皮書指出,大灣區是全國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的重鎮,產業集聚優勢明顯,上下游產業鏈完備,在化藥、生物藥和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以及流通領域具備獨特優勢。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生物藥品領域發展迅猛,知名的龍頭企業如阿斯利康、龍沙、百濟神州、百奧泰、康方生物等都已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深入布局。
多個生物醫藥項目在大灣區的迅速發展,也成為這里醫療健康產業優勢的最佳注腳。
根據白皮書,2017年百濟神州生物制藥生產工廠落戶廣州開發區,動工時其美股股價不足40美元一股,到2020年其在美股與港股的市值均近2000億元人民幣。2020年3月,成立僅五年的創新型生物制藥公司諾誠健華成功在香港上市,首日漲幅達27%,研發能力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特別是在本次疫情中,粵港澳大灣區的體外診斷行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位于廣州開發區的達安基因在2020年1月12日獲得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后,僅用48小時便構建出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成為首批兩個全國發布研制針對性核酸檢測試劑的廠家之一。
該試劑盒于1月28日順利通過國家注冊審批,獲得歐盟CE證書,并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網推薦。該試劑盒核心原材料均由達安基因掌握,在生產方面不受制于人,可根據市場所需調整產能,可達每日100萬人份以上。
產業升級機遇與挑戰并存
半導體和新型顯示也是大灣區目前布局的重點。在半導體方面,大灣區在部分環節已經逐漸實現高端化與自主化。
根據白皮書,2019年,半導體設計環節光深圳一個城市銷售額就達到了758.7億元,占到了全國設計產業規模的29.44%。半導體設計與模擬芯片制造是大灣區半導體產業的特色,大灣區活躍的下游芯片消費市場拉動了設計環節的快速發展。
相比之下,白皮書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半導體封裝測試等其他細分領域和環境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為此,大灣區在政策支持與產業端發力,半導體產能在加速增長。
比如,廣州開發區圍繞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創新發展,全力集聚集成電路創新資源,聯合中科院微電子所共建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與納米國家科學中心合作建設大灣區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努力夯實產業基礎。
大灣區也是國家顯示產業的核心區。白皮書顯示,在2019年新建成并投產的產線中,大灣區占據了全國新建并投產的產能的31%,投資額高達1070億元。域內龍頭企業聚集,LG、創維、康佳、中興、TCL、OPPO、Vivo等都在大灣區設有產線。
此外,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商LG顯示在廣州建設了8.5代OLED面板生產線,投資總額高達460億元。此項目已于2019年8月正式投產,將進一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OLED產業發展中心。
對于未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白皮書認為,快速的技術迭代給行業創造了全新的機遇,也給原有的龍頭企業帶來了挑戰。特別是在白光OLED已經實現市場化盈虧平衡的情況下,誰能率先在更先進的技術上獲得突破,誰就有可能掌握未來10年新型顯示的大市場。
培育支持創新的完整生態
從總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產業發展已經逐漸從中低端價值鏈攀升到了更高的位置。白皮書認為,需要培育支持創新的完整生態,推動產業的升級。
“推動開放的創新生態進一步建成,需要各方勠力同心。例如政府起到領導的作用,研究機構是創新的重要來源,而產業界可全方位支持創新生態的建立。”孫正潔說。
為此,白皮書建議,建設公共平臺以推動產業升級。符合大灣區產業特色的開放公共服務平臺與共性技術平臺,將鏈接大灣區的中小企業與各項產業資源,加強大灣區創新生態的建設。
同時,完善大灣區科學轉化機制,推動各地科研成果產業化。比如,大灣區的高校可強化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實驗室的職能,引入更多在技術領域和商業領域都有所建樹的內外部人才,擴大轉化實驗室在校內的影響力等。
此外,在完善跨區域協同機制,以及為企業支持精準的產業資源等方面,大灣區均有機會進一步增強自身能力,突出自身的特點。
這份白皮書是默克在廣州市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和廣州開發區投資促進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完成的。在白皮書聯合發布當天,默克還發布了全新中文品牌標識,更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默克融入大灣區生態圈、加速中國本土化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眼下,中國正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并致力于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非常期待能夠在這一轉變中發揮積極作用。”默克中國總裁兼默克高性能材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安高博說。
在孫正潔看來,默克三大業務領域及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的促進新材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領域的規劃高度契合。
“在大灣區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環境下,我們將通過創新中心,聯合當地政府產業園區、孵化器、學術機構及投資機構等創新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加快科創項目從初創到產業化的進程,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持續助力大灣區以及中國的創新發展。”孫正潔說。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昌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