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大梅沙公園鋪設木質地板。
據廣州日報報道:天氣漸熱,去海邊玩耍不失為避暑的好辦法,不過提到大梅沙,不少市民會搖搖頭,每到暑期,大梅沙“下餃子”一樣的場景歷歷在目。而在日前,繼仙湖植物園后,大梅沙也加入預約入園的行列。據悉,大梅沙海濱公園在5月到10月實施“免費預約入園”模式,每天預約人數初步限定在8萬人。
隨著城市發展,公園這種公共資源顯得越發珍稀,尤其是大梅沙、深圳灣這樣的“窗口”公園,現今每日入園人流量已十倍于最初規劃的可容納人流量。深圳公園管理部門越來越多推出限人、限單車的措施,也是無奈之舉。
下月起入園要預約
下月起大梅沙將迎來龐大人流。
昨日,記者來到鹽田區大梅沙海濱公園,公園處處都是施工景象,工人們在鋪設路面、安裝新的出入閘口,新的廁所、沖沙池等便民設施也在加緊施工當中。
“計劃新增9個出口,閘口也要升級成紅外感應”,公園管理人員李宇航說,施工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要在公園中區新增兩個廁所,增加1處沖沙池,這是為5月1日正式啟動預約入園做硬件準備。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到10月(旺季),大梅沙海濱公園實行“免費預約入園”模式,公園每天開園時間為7時至24時,23時開始清場,游客只出不進,24時閉園。每天可預約人數初步限定為8萬人,約完即止。游客可在入園前一周通過微信公眾號“大梅沙旅游”憑身份證號或手機號進行預約。如憑手機號預約,則預約成功后向游客發送含二維碼鏈接的手機短信。
游客預約時需選擇預計入園時間,系統預約界面提示該時段已預計入園的人數,如超過5萬人則要求游客錯開該時段入園,同時引導游客盡量按時入園。預約成功后,游客入園有兩種方式 ,一是在閘口直接刷身份證或手機二維碼入園。二是現場取票:通過一個賬號預約多人且非實名的,或憑身份證/手機二維碼在閘機無法識別的,則需憑身份證或驗證碼在自助取票機打印二維碼票據,在閘口刷票入園。預約一次有效,出園后再次進入公園,需重新預約;诎踩紤],今年5月1日起,大梅沙海濱公園入口處將放置19臺X光檢測儀,實行“逢包必檢”。
此外為了防止濫用公共資源,鹽田區建立了游客誠信系統,對預約成功后不按時入園超過3次的,系統禁止該用戶半年內預約入園。預約成功但臨時有事不能入園的,需在預約入園時間2個小時前取消預約。
公園規劃跟不上城市發展
工人在鋪設路面。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今年以來,深圳的不少公園陸續有限人、限單車的措施出臺,先是仙湖植物園新年限票、清明節后深圳灣公園限單車,大梅沙也加入了限人流的隊伍中。
為何會出現如此密集的限制措施?記者昨日采訪了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總規劃師王曉明。
“公園當初的規劃設計容量,已經趕不上城市發展的腳步,趕不上暴漲的人流量”,王曉明介紹,具體單個公園的規劃設計容量要參考周邊環境、居住人口、地理條件,不同類型的公園覆蓋半徑也不同。
比如社區公園,覆蓋公園半徑500米之內的居民,深圳灣這樣的市政公園多選擇平地,人為建設強度會大一些,服務半徑為2公里,森林郊野公園以保護為主,人為開發程度低,服務半徑5公里,自然保護區服務半徑10公里。
不過如今面臨的情況是,不少公園人流量已經超過當初規劃容量的10倍,王曉明介紹,2006年,他主持了深圳灣公園的規劃,當初規劃游客承載量是4萬人次,如今節假日高峰時每天四五十萬人次,仙湖植物園如今高峰期日均20萬人次。
“深圳最初規劃人口只有80萬,現在都快2000萬了”,王曉明認為,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讓公園這樣的公共資源越來越稀缺,更遑論地鐵站點鋪開、共享單車加入公共交通帶來的人員流動便利性。
本月21日舉行聽證會
在王曉明的眼里,仙湖、大梅沙這樣的“窗口”公園實施限客措施實為無奈之舉,不過也是可行之舉。因為它們有出入口,有圍墻,限客的硬件條件在那里。此外,并不是只有這幾個公園人流出現暴漲,蓮花山公園、中心公園的游園人數也在猛增,會否也出現限客措施?王曉明認為應該不會。
不過王曉明還是建議,除不得不實行限客外,人性化的便民措施一定要做好做足。
李宇航向記者介紹,目前大梅沙海濱公園還在積極聽取市民意見,本月21日舉行聽證會。針對市民反映的如果外地游客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到達大梅沙,李宇航表示,預約入園設置為期半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游客如不知情,可幫助其現場預約入園。同時對于老年人這一類不清楚微信預約的人群,會留出大概五分之一的現場預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