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雄(左四)攜夫人孫秀蘭到家鄉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祭掃先祖墓地。受訪者供圖
據南方日報報道,4月4日是正清日。連日來,大批遠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紛紛踏上了返鄉祭祖探親之路。
3月29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孫中山先生曾長孫孫國雄與夫人孫秀蘭一行,來到了家鄉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犁頭尖山,祭掃先祖墓地。此后,他們赴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參觀“翠亨四杰”展覽,拜會辛亥革命先輩的后人,還與家族成員促膝長談,加深了對孫中山革命事跡和家鄉文化的認知。
“在近18個月里,這已經是我第四次回到中國了,每次回來都感覺到很親切,相信以后回來的時間會越來越多。”4月3日下午,記者在廣州對孫國雄進行了獨家專訪。談及此次返鄉之旅的新感受,他感慨,中國的發展變化真是日新月異,廣州近些年的發展速度比美國洛杉磯還要快。
在年輕人中傳揚孫中山文化
孫家祖墓在翠亨村犁頭尖山,需要爬400多個階梯才能到達。不過,年過七旬的孫國雄依然堅持一步一步爬上了山。“這是一種尋根。”他坦言,自己在美國出生并長大,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并不太了解,這一次回翠亨村掃墓,對清明節有了新的認識。
1943年,孫國雄出生在美國紐約,后跟隨家人回到上海。1949年,他離開上海到香港與祖父孫科會合。1950年父母離異后,孫國雄被母親謝秀玲帶到了夏威夷,兩年后遷到洛杉磯,從此在那里落戶。目前,他一家六口都生活在洛杉磯,在美國華人圈頗具威望。
每每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孫國雄對祖父孫科都很是感激。他感慨:“他和我之間,就是一種很普通、很純粹的祖孫關系。小時候,他從來都沒有告訴我出生在如何聲名顯赫的家庭中,只是像普通人家爺爺撫養孫子一樣撫養我。對祖父來說,最重要的事是將我撫養成為一個好人。”
直到17歲,在老師的建議和鼓勵之下,孫國雄決定把曾祖父孫中山的革命經歷作為高中畢業論文的主題,這才讓他開始重新認識孫中山。“由于我所在中學的圖書館關于曾祖父孫中山的資料很少。在圣誕節假期,我特意跑到家附近的南加州大學的圖書館查閱,最終寫出了17頁的論文。”他回憶道。此后,他開始大量收集和閱讀關于孫中山革命事跡的英文版書籍。
談及如何向海外家族中的年輕一輩講述、輸送更多孫中山的故事、精神和文化,孫國雄坦言,美國的中小學課堂里接觸與孫中山相關知識的機會比較少,自己也從未刻意向周圍人強調家族背景。但是,一方面,他希望兒女們要牢記自己的華人身份;另一方面,他相繼把兒女們送回中國大陸或者臺灣學習中文,接觸中華傳統文化,也多次帶他們回孫中山故居尋根,加深對孫中山的認識。
讓孫國雄頗為遺憾的是,由于孩子們都在忙工作,這次沒能夠帶他們一起回鄉祭祖。他表示,以后一定找機會和孩子們一同回鄉拜山。
以孫中山名義團結海外華人
“86、91、96、01、06、11、16。”對這些年份,孫國雄幾乎脫口而出。從1986年開始,每逢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孫國雄夫婦都會一同返粵。在1996年,夫婦倆更是帶著4個孩子,第一次集體回到了家鄉中山市,參加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周年系列活動。
隨著年歲漸長,孫國雄對孫中山和家族的認識都在不斷深入。他高度評價孫眉等華僑華人在辛亥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華僑是中國革命之母!孫中山的大哥孫眉為支持革命傾盡家財,到晚年甚至把檀香山的產業全部賣掉,搬到香港居住。”他指出,孫中山赴世界各地演說的旅費,回國組織發動革命的經費,相當部分都來自華僑華人的資助。
孫國雄在小時候,曾經從祖父孫科那里看到過幾本老舊的記賬簿。“大多是以前的華僑捐給孫中山革命事業的記錄,厚厚一疊。但后來,他們的錢沒有得到歸還,他們也沒有索求回報,這種信任和付出,我想不比其他革命者少。他們是孫中山革命事業幕后的英雄,值得我們紀念和緬懷。”
2015年,孫國雄在美國洛杉磯中國城創辦了孫中山中心基金會,旨在推動孫中山學術研究,弘揚孫中山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精神,在海外傳播孫中山與華僑之間的故事,促進中國繁榮統一和增進國際和平友好。
2017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由孫中山中心基金會主辦的第29屆孫中山和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議,將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屆時,除了表演孫中山交響組歌等節目外,曾經支持辛亥革命運動的先輩們的直系親屬和后人,將被邀請出席大會并發言。
“孫中山最初離開中國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個人生活,后來又回到中國進行民主革命是為了全中國民眾都能夠過得很好。他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和華僑華人中的各個群體對話,是第一個團結華人的人。借助孫中山中心基金會,我希望能夠以孫中山的名義,讓全球華人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孫國雄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