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云層,以滿分姿態矗立珠江之畔的廣州之窗商務港流光溢彩,“100”形態完全呈現,這座大灣區新地標的“窗”形設計地標建筑攬江而生,定鼎大灣區中軸,作為“一帶一路”中外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于此。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四航局”)開發建設的廣州之窗商務港三期工程-C區項目完成竣工驗收,和廣州之窗商務港A、B區一起以嶄新的姿態成為點綴著珠江后航道風景線新的閃光點,以大灣區新地標的嶄新形象融入廣州城市發展進程。

廣州之窗商務港項目總建筑面積約56萬平方米,規劃總用地面積16.7萬平方米,由中交集團旗下駐粵主力子公司中交四航局投資開發建設,分ABC三區建設,是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廣東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A區總部大廈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運營,吸引了上百家企業入駐,已成為廣州中軸線總部經濟的重要集聚區;B區廣州之窗WIN100于2021年底建設完成,目前在推進WIN100品牌建設提質升級,打造175個稀世臻藏作品,將成為塔尖人士珠江之上灣區地標資產名片,現已經全面開放銷售。

現已完成竣工驗收的C區作為廣州之窗“100”造型的最后一環,管理團隊深感責任重大,面對施工過程中的各項難題,逐一開展專項突破,實現幕墻安裝和精裝修過程中的綠色施工,并嚴守安全質量開展竣工驗收各項工作,最終順利完成節點目標。望著如璀璨明珠般鑲嵌在江水之畔的宏偉建筑,中交四航局廣州之窗C區項目負責人梁厚遵頗為欣慰。

C區項目定位為高級辦公樓+星級品牌酒店,現已面向全球招商,傾力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作為大型超高層建筑,施工專業多、機電管線密集、復雜,給施工建設帶來了挑戰。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推動創新資源加速聚集,積極運用BIM技術,建立全專業管線BIM模型,進行管線綜合碰撞檢查,并優化管線排布,對關鍵節點的施工工藝進行三維可視化交底,精細優化各交叉工序工作。同時,運用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統,提前進行資源規劃,優化項目管理模式,為各分項工序的高效推進提供最優解。此外,基于BIM的現場施工管理信息技術能夠依托BIM三維場景,對項目現場設備、危大工程、安防設備和環境監測進行多維安全監測,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及安全質量管理水平。

大面積幕墻安裝作業是C區項目施工的一大重難點,幕墻吊裝過程中,受風力影響,牽引繩容易左右晃動,不僅影響安裝效率也帶來較大安全隱患。針對該情況,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以“需求牽引、應用導向”為理念開展科研攻關“點燃”項目提速引擎。經過集體研究攻關,研發出一種幕墻安裝小車的輔助裝置,該裝置將限位軌道、限位擋板、墊塊和彈簧設置在行進軌道的相應位置,保證小車的行進軌跡在一條直線上,有效解決了幕墻玻璃在吊裝至與地面垂直的過程中晃動幅度過大的問題。目前,項目團隊已成功申報完成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3項施工技術成果鑒定。

技術創新不止于此,項目建設全過程中,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運用了建筑業十項新技術中的9大項26小項,為項目高質量推進注入“強勁動能”。例如:運用鋼結構滑移和頂升技術,采取“一次連續提升到位”的原則,將桁架層提升至設計標高進行合攏,安全高效地完成了C區東西塔樓在高空的“握手”;采用集成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技術,主體建設腳手架防護部件在工廠預制化生產,現場工具化安拆,高效安全地加強了外墻至屋面層間的施工“鎧甲”;采用高強鋼筋直螺紋連接技術,項目鋼筋直徑≥C16的梁、柱、板、墻鋼筋均通過直螺紋套筒連接,降低施工環境污染的同時為主體打造了一副連接強度高、質量穩定可靠的“鋼筋鐵骨”。

新的建筑群崛起,亮起夜晚的霓虹燈,車流的點點星光匯成銀河。廣州之窗商務港全面建成,以完整新面貌成為大灣區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通過一站式企業服務提升推動多元化業態集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未來,這里將成為國內外企業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據點,為新質生產力要素集聚和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宋從偉 許祖上)

編輯:羅世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