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江因水而生、與水結緣,坐擁90公里東江水岸線,作為東莞中心城區之一,擁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書畫、粵曲、龍舟、醒獅、茶文化。同時,萬江有扎實的智能制造發展基礎,是廣東省數控裝備專業鎮,擁有數控裝備產業集群,是東莞市上榜的僅有兩個鎮街之一。優越的濱水城市人居環境,帶動優質資源要素聚集,一批批重大項目落地生根。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的相互融合,生動詮釋了萬江“濱水新城,活力萬江”的城市內涵。
在法治建設的浪潮中,萬江司法分局服務大局,聚焦民生,融合傳統文化,用情用心用法書寫著基層法治工作的新篇章。
有效回應民生關切
“附近酒吧每天晚上都駐唱擾民,音響開得特別大,經常12點多都還在唱,我們這里很多小孩白天要上學的!一直這樣,我們怎么休息嘛?能不能徹底整治下?”
“您好,我們已經為您做好記錄,接下來將由有關部門處理。我們會在5個工作日內給您回復。”面對市民訴求,便民熱線12345工作人員回答道。
今年,東莞市司法局大力推動“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示范點建設”法治實事落地見效。萬江司法分局在轄區內創新設立行政執法監督聯絡點和選聘法治監督員,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問題的線索移送機制,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對行政執法類未完善處理工單進行分類別分層級處理。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收到東莞12345市民熱線(工單)35宗關于這個地點的噪音投訴。經調查得知,部分商家為吸引顧客安排了夜間駐唱表演,噪音源主要由駐唱表演產生。
“我們把周邊居民對安靜環境的訴求放在工作首位,成立專項行動,司法分局將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協調多部門共同努力,為群眾交出滿意答卷。”萬江司法分局負責人表示。
經過萬江街道多個部門(社區),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商家約談會,各部門明確分工,通過定崗管理、不定期巡查、現場宣教、拆除戶外掛置音箱、嚴禁高分貝娛樂、督促被投訴較多的商家安裝隔音硬件設施等措施,推動噪音“消音”。
那么,噪音問題的真實解決成效如何?
“現在這個音量小了好多了!偶爾吵的時候,一打電話馬上有人過來管,挺快、挺好的!”附近居民喜笑顏開。
民聲民意是新時代的“最強音”。為拓寬社會力量參與行政執法監督渠道,司法分局在全街道范圍內設立行政執法監督聯絡點和選聘法治監督員,逐步構建起內部監督、外部監督、社會監督的多元化監督體系。基于不同社會階層和職業背景的監督意見,能夠為行政執法監督提供多元化視角和專業化內容,使得監督力量更加充實和有力。
“合·和”調解化干戈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萬江司法分局縱深推進府院村(社區)聯動機制,探索出了“合·和”多元解紛工作法,通過“以合促和,合和共融”方式構建立體化、精細化、多元化的大調解格局,使超過六成的民商事糾紛在訴前“過濾”化解,該經驗也走進了最高院、司法部等培訓課堂。
案件到了法院后,司法分局調解骨干、法庭特邀調解員、社區調解骨干組成調解團隊全程參與。擺事實、講道理、談感情、釋法律,在多方不懈努力下,涉案的租賃合同糾紛、工人工資糾紛、配送合同糾紛,都得到妥善解決,實現案結事了。
2023年至今,組織開展日常矛盾糾紛排查1.4萬余次,化解矛盾糾紛3300余宗,用實際行動踐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
近年來,萬江司法分局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神貫穿法律援助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持續深化“法援惠民生”系列工作,完善“訪-調-援”銜接機制,為困難群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龍舟文化添“法”味
對萬江人而言,水載龍舟,龍舟亦能載情。萬江龍舟民俗百年傳承,起龍、采青、游龍、招景、趁景、斗標、藏龍等一整套儀式環節得到完整保留,是萬江人通過龍舟活動延續過去的集體記憶并確認地方認同感的外在彰顯。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前后,東莞龍舟月啟動儀式暨正丫起龍儀式都會在滘聯社區正丫村舉行。萬江司法分局主動將法治文化與傳統龍舟非遺文化相融合,將普法宣傳活動“搬進”非遺集市,娓娓道出龍舟文化與法治文化的“千絲萬縷”,讓法律更貼近群眾。
為了進一步增強青少年普法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司法分局以龍舟文化為元素,創新孵化“萬小川普法品牌”,以“萬小川”云課堂、“萬小川”普法夏令營等載體守護少年成長。
在萬江各社區,龍舟精神與社區治理相互融合,無論是鄰里糾紛、家庭爭執、跨社區矛盾等,都受龍舟精神感染得到緩和、化解,喜慶祥和的氣氛飄揚在水鄉每一片土地。
為將龍舟精神融入基層治理,萬江街道大汾社區還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旁增設傳統的“龍船棚”,并將每周二設為“傾聽群眾心聲日”,積極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社區黨委書記在“龍船棚”下接待來訪群眾,傾聽群眾訴求建議,幫助群眾解決大小難題,小到以理化解鄰里間因漏水而積怨,大到依法調解勞動者親屬與企業的工亡賠償糾紛。目前,“龍船棚”已成為社區書記“坐診”解難題的固定場所,共接待群眾203批次,解決問題185個,為建設和諧法治社區筑牢堅實基礎。
溯一脈三江正源,言六岸萬家法治。據介紹,萬江司法分局將深耕法治文化土壤,以依法行政、社會治理、公共法律服務、普法宣傳等工作為根基,以書畫、粵曲、龍舟等傳統元素為紐帶,樹立“大司法行政”理念,推動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格局,讓法治精神在萬江大地生根發芽,開出絢爛法治之花,結出豐碩法治之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