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
中國海警局執法部副部長鄭云在6月2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2024年是深化海上綜合治理的開局之年,各級海警機構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強化日常巡邏監管,筑牢海上生態保護防線,不斷提升綜合治理現代化水平,為保障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具體而言,緊盯影響海洋生態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強化海上監管整治。以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為主線,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開展“碧海2024”專項執法行動。聯合農業農村部、公安部開展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配合生態環境部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集中整治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與海洋資源等問題,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結合轄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管形勢特點,針對海洋傾廢、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海洋工程建設等多領域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去年各級海警機構檢查海洋工程建設項目5000余次,傾倒區和傾廢項目1700余次,踏查海洋自然保護地1600余次,查獲盜采海砂、違法用海、非法傾廢等案件250余起,查處各類漁業行政案件960余起,破獲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540余起,查獲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20余起,查獲活體珊瑚1200余株,海馬1.27萬余尾。
強化部門間協作聯動與協同共治,加快構建高效綜合治理體系。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堅持系統思維,突出問題導向,推動建立“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社會參與”的海上綜合治理體系。聯合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召開海上執法工作會議,分析海上管控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研究強化海洋綜合治理具體措施,聯合印發了《深化海上綜合治理指導意見》,對推進海上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國家海洋日、95110海上報警平臺開通五周年等時機,聯合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普法宣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法治意識與參與度。去年,各級海警機構接群眾舉報海洋環保類警情160余起,同比增加了21.8%。
注重科技賦能執法實踐,推動海上執法效能提檔升級。面對海洋綜合治理復雜度、風險度持續提升新挑戰,堅持把科技賦能作為破題關鍵,著力推動科技力量培育運用,促進海上執法模式的轉型升級。全面推開海上衛片執法,定期推送衛星遙感疑點疑區,加快推進航空力量運用,利用直升機、中空長航式無人機等開展執法飛行190余航次,發現問題線索160余條,海陸空天立體監管模式初見成效。上海海警局融合運用傾廢船舶監管、海域智能監控等平臺,對轄區內的傾廢船舶以及海纜保護區內的航行船舶實施動態監管。廣東海警局推廣便攜式海洋資源環境執法終端應用試點,山東海警局探索構建“行動控制、態勢感知、信息交互”人機協同模式,利用無人機開展精準巡查,海域海島和海洋傾廢執法效率不斷提升。
鄭云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美麗海灣建設的重要一年,中國海警局將聚焦美麗中國建設,持續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執法力量投入,不斷提升科技管海水平,有效防控海洋環保安全風險隱患,推動海洋生態環境持續穩定改善,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