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記者 費權)2025年6月2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多位受訪律師表示,此次修訂新增和完善的多項規定,緊密貼合當下社會發展需求,將對公民生活和權利保障產生廣泛而重要的影響。“不僅讓社會治理手段更加豐富多元,也讓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安全感。”

在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李澤瑞律師看來,當前,網絡空間違法犯罪形式多樣,社會管理對象和場景日趨復雜,科技應用帶來的安全風險隱患日益凸顯。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積極回應這些挑戰,增列并細化了多種危害行為。

在擾亂公共秩序方面,考試作弊、組織領導傳銷、從事有損英雄烈士保護的行為被增列并給予處罰。妨害公共安全方面,以搶控駕駛操縱裝置等方式干擾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駛、升放攜帶明火的升空物體、高空拋物、無人機 “黑飛” 等行為被納入處罰范圍。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方面,虐待所監護、看護的幼老病殘人員,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等行為被明確給予處罰。妨害社會管理方面,娛樂場所和特定行業經營者違反登記信息規定、非法生產經營易制毒化學品等行為也被增列處罰。

具體來看,針對近年來學生欺凌現象頻發,新法明確對“以毆打、侮辱、恐嚇等方式”實施的學生欺凌,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采取相應矯治教育等措施;如果學校未按規定報告或者處置嚴重學生欺凌事件,將被責令改正,有關部門還會對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分,以此推動公安機關與學校協同治理學生欺凌問題。此外,還進一步完善涉未成年人相關條款,打破“未成年人違法不拘留”的剛性慣例,對14歲至16歲未成年人一年內二次違法、14歲以上初次違法但情節惡劣的,執行行政拘留。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偉補充道,針對過度防衛引發的爭議,新增條款明確公民有權采取正當防衛,保護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也明確見義勇為行為受到法律保護。正當防衛條款的細化,既為公民合法維權撐腰,也讓大眾在面對不法侵害時更有底氣。再到寵物傷人治理等方面的升級,都是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有力回應。

李澤瑞表示,治安管理處罰法是一部事關社會穩定的重要法律,本次修訂變動諸多,更契合當前的社會熱點和公共治理難點。在執法程序方面,新法明確對詢問查證、當場檢查等情形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并規定剪接、刪改、損毀、丟失錄音錄像資料的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徐偉認為,新法以更規范的操作和技術創新為支撐,將提高執法的透明度與公信力。此外,處罰措施和幅度在保持嚴肅性的基礎上更具靈活性,調整罰款額度和增設柔性措施,也使處罰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編輯:果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