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農業發展的“芯片”,糧食安全的根基。在閩西北三明,一粒粒種子正破土成“鏈”,匯聚成中國種業版圖上舉足輕重的力量。

2024年,三明市制種面積達37.5萬畝、產量7.8萬噸,分別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連續7年穩居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第一大市,現代種業全鏈產值約98億元,水稻制種帶動農民增收7.2億元。一粒良種,在三明沃土完成從實驗室到田野的蛻變。

法治護航,筑牢產業根基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三明種業騰飛的底氣何在?答案在于一套日益完善的法治保障體系。

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4年1月1日,《三明市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管理規定》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規范稻種基地管理的地方性法規,首次以法律形式清晰界定了種子企業、制種經紀人和農戶三方的權責邊界,為三明市種子生產秩序的規范、種子質量的提高,乃至整個制種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因鄰田制種戶李某誤打‘920’造成我家種子減產,我該怎么辦?”建寧縣溪口鎮一制種農戶急匆匆來到建寧縣公證處尋求幫助。公證處在了解情況后,當即聯合溪口鎮農技站、駐村工作隊等對受損農田即將收割的稻種,進行拍照、錄像取證。據了解,這是三明市首例種業證據保全公證。在公證員的細心指導下,金某表示“現在可以放心地搶收這批稻種了,并及時做好第二季的水稻制種準備工作”。

今年2月,建寧縣制種經紀人協會和制種大戶協會應運而生。這兩個協會如同產業“潤滑劑”和“穩定器”,有效連接企業與農戶,規范市場行為,促進了產業良性循環。制種經紀人,作為產業鏈上的關鍵樞紐,其規范化運作直接關系產業健康發展。

這一項項制度創新與機制探索,系統構建起“法護種業”的保障網絡,為三明種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屏障。

創新驅動,點燃發展引擎

一粒種子如何變身產業引擎?核心密碼在于創新。三明市堅持借梯登高、引智聚力,由謝華安、顏龍安、張洪程等院士領銜,已建成福瑞華安種業院士專家工作站等6個院士工作站,累計培養種業科研、專業技術人才640余人。

雜交水稻制種長勢喜人(建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創新驅動的腳步從未停歇。今年5月初,三明市現代種業產教聯合體在建寧成立。高校學者與種業企業家圍坐一堂,共破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結構性矛盾,讓教育鏈精準對接產業鏈。一周后,三明市政府與中國水稻研究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國內頂尖智力資源與“中國稻種基地”實現強強聯合。“我們將把實驗室的智慧,深深種在三明的田壟上。”中國水稻研究所專家的承諾擲地有聲。

在三明市農科院新建的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檢測人員正操作精密儀器,對稻種樣本進行轉基因檢測和DNA指紋圖譜鑒定。“這個研究所,為三明稻種叩響國內國際種業市場大門提供了關鍵質量保證。”三明市農科院副院長韋新宇介紹。

科研創新的碩果在市場上綻放光彩。2024年10月,在福州舉辦的全國種子“雙交會”上,三明軍團攜“明1優臻占”“福興優臻占”等明星品種精彩亮相,品質過硬,贏得各地經銷商青睞。2024年,全市51個水稻新品種(組合)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3個優質稻品種勇奪全省優質稻米質鑒評金獎,占比達全省三分之一。

龍頭引領,激活產業動能

在泰寧縣大洋坪工業園的科薈種業育種基地,企業負責人蘇志國與科研團隊正仔細察看稻穗長勢。這家“育繁推一體化”的科技型企業,去年出口越南雜交稻種198萬公斤,占全國出口量的40%、福建省的90%以上。

產業鏈是發展的基礎和支撐,三明市把雜交水稻制種產業作為全市實施百億特色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行動重點,將現代種業產業鏈作為全市11條特色產業鏈之一,編制現代種業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規劃和“一鏈一策”產業政策。

科薈的成長,是三明培育鏈主、強化帶動的縮影。通過項目補助、品種獎補等“組合拳”,全市已有11家持有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企,其中3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成為驅動升級的強力引擎。

三明市對新獲評的各級農業龍頭企業和A證種子企業,三明給予資金扶持,并將A證企業主要負責人認定為市級高層次D類人才,“引鳳長棲”的誠意十足。

目前,全市擁有4個國家級制種大縣,7個制種縣制種面積超35萬畝,水稻制種產量約7000萬公斤。所產種子95%銷往南方各稻區,并遠銷東南亞多國。今年,全市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38.6萬畝,較去年再增1.1萬畝,產業規模與集聚效應持續提升。

從法治之鏈固根本、創新之鏈強引擎、龍頭之鏈聚動能,三明正以完整的種業發展鏈條,大步從“制種大市”邁向“制種強市”,三明“中國稻種基地”的品牌在全球種業版圖上愈發閃耀。(徐爾文 付哲文 李齊向)

編輯:龔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