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隨著貝多芬戲劇配樂《愛格蒙特》全本的北京首演,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20/21樂季正式揭曉。這個主題為“日新”的樂季本應于今年3月與公眾見面,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樂季原計劃被推翻并重新策劃,在國家大劇院進入線上線下演出并行的“新常態”后發布,雖過程曲折,但彌足珍貴。
以“日新”之名踐行致新之力
綻放于“戰疫歲月”的新樂季
在原定于今年3月發布的樂季策劃中,丹尼爾·蓋蒂、瑪琳·阿爾索普、鄭明勛、張弦、呂紹嘉等國際指揮大師本應都將在今年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但由于疫情帶來的變化和不確定性,樂團不得不對原計劃進行動態調整,并在11月發布相對真實可靠的樂季節目策劃。
雖然線下演出在今年上半年一度“停擺”,但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并未停下腳步,他們積極應對形勢變化,“以藝抗疫”,把音樂散播到千家萬戶。從4月的“春天在線”線上音樂會開始,樂團先以室內樂和小型交響樂的形式復演,接著又相繼策劃推出多種思路的線上音樂會,在歷經“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后,又到今天恢復75%售票率的“冬日之約”系列演出,疫情期間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始終以堅實的步伐走出了一段獨樹一幟的音樂里程。在嚴格的防疫保障下,樂團自疫情以來已連續呈現35場精彩演出,極大豐富了人們的古典音樂生活,也成為今年全球運行最平穩、演出最頻繁的樂團之一。
基于儒家經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美意,樂團將這個新樂季命名為“日新”,并借此主題向音樂史折射出的人類生生不息、不斷致新的精神致敬,并值此風雨磨礪之年,來祈愿全世界及早渡盡風雨、萬象更新、蒸蒸日上!正如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所說:“這段非凡的疫情時光,多多少少都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和世界,而音樂和藝術又是對現實的超越、延伸和提煉。所以,值此我們內心或許充滿困惑的時刻,希望我們的音樂能成為大家思考和追問人生的伴侶、伴大家一起去找到信心和答案!”
集結“中國音樂力量”,內容精彩依舊
板塊策劃聚焦貝多芬、馬勒和中國新作品
盡管因為疫情,很多國際大師無法按期赴約,但樂團也因此收獲意外驚喜,那就是整個樂季將成為中國頂尖音樂家的大聚焦,變成中國風采、華人力量的大展示。李心草、陳琳、李飚、楊洋、張藝、張國勇、袁丁、張潔敏、俞峰等指揮家相繼執棒樂團獻演。張昊辰、呂思清、楊雪霏、李佳等獨奏家陸續亮相,夏侯金旭、孔嘉寧、杜天奇等青年藝術家也將與樂團開啟首次合作。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這將是“一支真正的中國超級聯隊”,也必定會“別具一格、驚喜不斷”。
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樂團將上演貝多芬全部9部交響曲,并在音樂總監呂嘉的指揮下探索貝多芬11部序曲作品。此外,貝多芬為歌德戲劇配樂《愛格蒙特》全本將首次亮相首都舞臺,樂團還特邀精通德語經典文學的李健鳴女士翻譯了中文版戲文;為向“樂圣”致敬,樂團特別委約作曲家于京君創作了意趣盎然的弦樂四重奏《致貝多芬》;樂團音樂家們還將在室內樂系列中呈現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和鮮有上演的管樂作品。2020年也是馬勒誕辰160周年,在“馬勒的生命狂想”板塊中,呂嘉將帶領樂團演繹《大地之歌》、《旅行者之歌》及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盡管原計劃由丹尼爾·蓋蒂與呂紹嘉執棒的兩部馬勒交響曲已取消,但依舊會攜手其他客座指揮家探索馬勒的重要交響樂作品,并將上演室內樂改編版的馬勒交響曲和鋼琴四重奏等作品。
既然以“日新”為主題,新樂季中自然少不了各種“新意”。在表演形式上,已經上演的《培爾·金特》與《愛格蒙特》都以讀劇表演的形式更完整地還原了音樂原貌和劇情,前者邀請著名演員王耀慶一人分飾22角,后者由著名演員孫強擔任讀劇。在委約新作品方面,樂團與卡內基音樂廳、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聯合委約盛宗亮所作的《金雞破曉》將世界首演;于京君為新樂季創作的同名作品《日新》將世界首演;與德國及荷蘭樂團聯合委約黃若的新作也將面世;樂團還將繼續參與第六屆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參賽作品的展演。趙季平作為本樂季的焦點作曲家,其《第二琵琶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等作品都將上演,還將接受樂團委約創作交響合唱作品《花兒的故事》。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節目策劃負責人湯寧表示:“之所以此刻才發布新樂季,主要是我們想呈現一個真實可靠的計劃,而且我們也不愿過早對或許還有可能赴約的國際藝術家關上大門。所以,我們選擇站在這個‘中間’的時間點發布新樂季,回顧今年的特殊演出經歷,公布未來半年的演出安排,并期待明年春天再發布4月至8月的計劃,最終繪就完整的2020/21樂季精彩宏圖。”
特殊的十周年生日體驗
疫情之年沉甸甸的收獲
樂季發布當天下午,在《愛格蒙特》公開排練結束后,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音樂廳舞臺上舉行了簡約但隆重的十周年生日儀式。隨著“生日快樂”旋律的奏響,生日蛋糕被推到舞臺中央,呂嘉和聲部首席們共同為樂團切蛋糕致慶。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盡管原定4月的團慶音樂會因疫情而遺憾取消,但這特殊的十歲生日,卻變得更加意義非凡。“樂團在疫情中逆行而上,用音樂鼓舞人心、傳導信念,既是一次對自己作為藝術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難得的再審視、再思考,也是一次特殊成長和自我教育的機會。”
十年來,這支樂團和大劇院相依相生:既以大劇院為平臺而充分施展,也成了為劇院挑大梁的中流砥柱,大劇院每八九場演出,便有一場會來自他們。對很多樂迷來說,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已是日常音樂生活的標配組成、豐富精神食糧的重要來源。伴隨連續八年的音樂季,他們和眾多大師創造的無數美妙時刻,寫進了樂迷們的記憶,也寫進了北京音樂生活的歷史。
用擔任樂團首席八年之久的李喆的話說,樂團里有相當多“八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入學、新世紀出國學習、后又回國報效的新生代音樂家”,這也賦予了他們獨有的時代烙印,那就是“精湛的技藝、蓬勃的朝氣、看齊世界的渴望、勇往直前的精神”。十年間,樂團與眾多世界級指揮家、獨奏家、歌唱家合作,在音樂廳舞臺留下了無數珍貴歷史畫面,參演60余部世界經典及中國原創歌劇,巡演腳步橫跨亞歐美澳大陸,委約和首演眾多頂尖作曲家新作,并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在北京日報文化部副主任李紅艷看來:“一支樂團的水準、氣質和價值觀,往往都帶著一個時代及其成就的印記。進入新世紀以后,中國很多領域都有日新月異之象,若要看交響樂領域的新模樣,我想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就是個很好的標本。這支團體里,匯聚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音樂領域最優秀的人才、最創新的理念、最上進的沖勁,而大劇院則為他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寬闊的發展平臺。”展望樂團未來十年,音樂總監呂嘉說:“如果說過去的十年,我們已經筑牢了地基、堅實了骨架、確立了規格,那么,未來的十年就是我們盡情翱翔、展翅騰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