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重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60天,同比增加3天,為近年來最多
2019年已過一半,這半年我市環保工作是如何開展的?成效如何?7月4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對上半年我市生態環境工作情況進行通報。
重慶日報記者從通氣會上獲悉,上半年我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160天,同比增加3天,為近年來最多;修復污染土壤2.5萬立方米,“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持續開展整治污水偷排偷放、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不斷建立健全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攻堅工作機制……
建 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完善城鄉環保基礎設施是關鍵。今年,我市制定并實施了《重慶市生態環境領域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方案(2019—20120年)》,規劃投資110余億元用于補齊短板。
在管網建設方面,我市已建設鄉鎮二三級污水管網947公里,320公里的城市污水管網建設任務業已分解落實到區縣;設施改造方面,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完成19座,主體完工37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和提標改造完成8座。
此外,在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方面,潼南、萬盛等地的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永川、黔江、萬州、酉陽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設施以及忠縣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豐都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已建成投運。
在環保大數據建設方面,包含水環境、大氣環境、自然生態、噪聲與投訴、污染源監管、環保督查6個方面的大數據平臺建設正逐步推進,科技治污防污能力不斷提升。
治 聚焦關鍵領域突出問題
今年,聚焦關鍵領域,我市持續開展了整治污水偷排偷放、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自動監控、環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等專項行動,向突出環境問題發起“全面攻勢”。
在大氣污染防治中,我市突出交通、工業、生活、揚塵等污染治理,淘汰治理客貨柴油車1.1萬輛,治理揮發性有機物企業74家,創建揚塵控制示范道路341條、示范工地154個,完成餐飲業、公共機構食堂油煙治理574家。截至6月30日,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60天,同比增加3天,為近年來最多,無重污染天氣。
在水污染防治中,我市率先在全國試點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渝北區和兩江新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目前已完成無人機航測一級排查、人工二級排查、疑難點位攻堅三級排查任務,發現排污口304個,相關問題的溯源整治工作正在推進當中。此外,針對瀨溪河、璧南河、臨江河等國家考核不能穩定達標的河流和劣五類河流,我市建立健全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攻堅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工業、農業、生活、船舶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
在凈土保衛戰中,截至上半年,我市共完成147塊疑似污染地塊的調查評估工作,修復污染土壤2.5萬立方米,“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此外,我市還有序實施了40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及40萬頭生豬當量糞污整治工作。
管 推進環境全過程管理
在不斷進行生態修復的同時,我市也始終對環境違法行為保持著高壓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1435件,罰款8637.99萬元,運用配套辦法查處5類重大案件170件。
今年4月,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在全市開展污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整治行動,截至6月30日,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6萬余人次,排查點位4萬余個,發現問題3052個,已完成整改1412個。
在噪聲監督管理方面,上半年共查處夜間建筑施工、交通噪聲等違法行為212起,功能區聲環境質量達標率達96.7%。
改 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
今年,生態環境部門還不斷創新環保體制機制,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綠色發展紅利。
上半年,我市對環境影響較小的19類項目實施了“告知承諾”制審批,并對我市項目環評分級審批規定作了修訂,合理調整審批權限,確保下放權限“接得住”“管得好”。
此外,還將占比約80%的項目環評由審批改為網上備案,將環評報告書審批時限從60日壓縮為20個工作日(法定公示期除外),報告表從30日壓縮為10個工作日(法定公示期除外),提升了審批服務水平。對環評文件的審批也一律實施“網上辦”“一次辦”,并同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對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掛圖作戰,提前對接、服務和協調,為審批提速。
在這一系列“放管服”措施的推動下,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審查產業園區等規劃環評29個,審批項目環評2010個,涉及總投資約25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