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5月8日消息(記者陳鵬)8日是第七個“世界卵巢癌日”。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腫瘤中心學科帶頭人周琦教授表示,卵巢癌雖然有早期發現難、死亡率高的特點,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好日常篩查和預防,尤其是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盡早接受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實現“全程管理”,將“婦癌之王”變為“可控”慢性病。
來自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相關統計顯示,過去10年間,我國卵巢癌發病率增長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卵巢癌在婦科惡性腫瘤中5年生存率最低,僅為39%。周琦說,卵巢癌起病位置隱匿,善于偽裝,缺乏早期特異性癥狀,導致很多患者最初沒有反應。隨著病情發展,會逐漸出現腹脹腹痛、以及盆腔包塊和腹腔積液等癥狀,但此時大多已進展到了中晚期。
周琦說,卵巢癌的高發年齡在45-60歲之間,一般女性終生罹患卵巢癌風險約為1.3%。
不過,如果出現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癌的風險將顯著增加,“發病率可以達到20%,甚至有相關研究表明可達40%。”周琦說,“家族中有直系親屬罹患卵巢癌、乳腺癌等的女性,我們建議到腫瘤專科醫院接受遺傳咨詢和必要的基因檢測。”周琦說,這可以幫助她們確定是否發生基因突變,從而明確患病風險,做到及時的預防和干預。
目前,卵巢癌還缺乏十分有效的篩查手段,但高危人群定期做婦科檢查還是很有必要的。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做一次超聲檢查,出現不適癥狀或進入圍絕經期女性,可做CA125+HE4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查。廣大女性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