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最高法發布司法改革成效數據:18項改革任務全部完成

2017-07-07 12:33: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7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7日)上午發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效數據報告》及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主任胡仕浩介紹,截至目前,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牽頭抓總的18項改革任務已全部完成。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確定的65項改革舉措也已全面推開,絕大多數的改革舉措已經取得很好的效果。

  胡仕浩說,從改革的頂層設計上講,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單獨或會同中央有關部門,共出臺了123個司法改革文件。但是,評判改革成效如何,不能單看完成了多少項改革任務、出臺了多少個改革文件,要看落實情況,關鍵要看長期制約審判質效的體制性機制性難題有沒有被有效破解、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有沒有顯著提升、全面依法治國的整體成效有沒有充分彰顯。

  經過司改辦和信息中心共同研究,最高法決定從兩個層面給大家展現改革成效:一是透過數據看改革。依托司法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司法大數據平臺”),提取各類數據,客觀分析比對,用數據呈現改革的前后之變、破題之難、成效之大,形成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效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司改成效數據報告》);二是結合案例講改革。通過開展改革督察和實地調研,在各地改革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提煉了部分探索創新性強、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改革案例,形成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一)》。

  胡仕浩介紹,在這一輪改革啟動之初,最高人民法院就高度關注改革推進落實和成效評估問題,組織專門力量,學習借鑒相關研究機構發布的“司法公信力指數”“陽光司法指數”和“司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確定了評判改革成效的關鍵要素、核心指標和重要變量,制作了面向政法干警、律師、學者和當事人等不同群體的調查問卷。但是,受制于目前還在創新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和不斷整合的平臺、口徑和數據接口等因素,有一些數據還不能簡單地實現一鍵生成。為了數據盡量客觀準確,這一次發布的一些人案數據、審判績效數據、改革成效數據,經過了政治部、研究室、審管辦、信息中心等多家會商。隨著“智慧法院”建設的加速推進,特別是司法大數據平臺建成后,將來許多數據可以自動生成、實時匯總、智能提取,今后我們還將不定期給大家提供一些大家關心的數據。

  總體來看,評價改革成效的司法數據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傳統數據,如收結案數量、案件類型、審判質效指標、人員結構和崗位分布,等等。通過對比改革前后的數據增減情況,可以客觀反映改革帶來的變化。

  第二類是改革數據,能夠直接反映改革進展和成效,如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數據;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公開數據;刑事速裁程序適用率;排除非法證據數量,等等。《司改成效數據報告》綜合運用上述兩類數據,輔之以大量可視化圖表,從立案登記制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法院組織體系和管轄制度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執行體制改革、司法公開、司法高效民主便民等七個主要方面,展示了法院改革情況。

  效果上看,《司改成效數據報告》基本實現了改革內容可描述、進展可呈現、效果可量化。 一是從數據看力度。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改革就是涉險灘、啃硬骨頭,“動自己的奶酪”。這句話在司法體制改革中體現得最為明顯。改革前,全國有近21萬法官。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員額法官120138人,這就意味著,將近9萬名法官沒有進入員額,說明司法體制改革確實是“人民法院的一場自我革命”。這一場革命性的改革帶來的變化是,法官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審判資源得到明顯優化,全國法院員額法官幾乎都是科班出身。全國法院85%以上的人力資源集中到辦案一線崗位,真正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

  二是從數據看壓力。我們的改革不是在靜態下推進,尤其是實行立案登記制后,案件數量一直呈遞增狀態。從地方各級法院受理案件量看,2016年較2015年增長了24.67%,2017年1至5月同比增長了11.65%。從類型上看,行政案件增幅最大,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同比增長35.43%,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同比增長12.70%。從地域上看,2017年1月至5月,全國新收案件量最大的10個基層法院分別是北京朝陽法院、上海浦東法院、廣州越秀法院、北京海淀法院、深圳寶安法院等,除鄭州金水區法院外,另外9個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珠三角”地區。這些數據,一方面折射了人民法院面臨的案件壓力,另一方面也為配置員額比例、調整審判力量提供了決策依據。

  三是從數據看質效。大家看到案件數量的增長數據,肯定會關心法院辦案質效有沒有受到影響。改革后,全國法院院庭長普遍回歸審判一線辦理案件,辦案數量逐年增長,2016全國法院院庭長辦案數量同比增長28.64%,有效保障了審判質效。北京、吉林等6省市的統計數據表明,改革后法官年人均結案數有大幅增長,甘肅省增長了1.15倍。山東省改革后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為83.21天,下降了22.86%。內蒙古改革后案件審限內結案率增長了3.04%。改革后,天津市一審服判息訴率提升至98.35%,提高了近7%。一些地方通過組建審判團隊,推行扁平化管理,司法效率大幅提升,如深圳福田法院2016年人均結案487.63件,涉訴信訪人數下降16.21%。

  四是從數據看突破。對人民法院來說,改革也是一次“破冰之旅”。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實現了刑事司法理念和庭審模式的重大突破。2013年以來,全國法院糾正重大刑事冤錯案件34起。2014年至2016年,全國法院排除非法證據的一審刑事案件共計2765件,重要證人出庭率、偵查人員出庭率逐步攀升。司法責任制改革,實現了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的重大突破。改革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簽發裁判文書的案件占比達到98%以上,案件層層審批現象得到徹底扭轉。執行體制改革和信息化技術的深入運用,實現了破解“執行難”模式的重大突破。執行查控系統已與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等13家單位聯網,覆蓋的銀行從最初的20家增至3509家,迄今已公布749萬失信被執行人,限制其中728萬人次購買機票、274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對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改革獲得感。

  五是從數據看協同。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數據也展示各項改革舉措系統集成之后的效果。面對司法責任制改革后可能出現的“類案不同判”問題,2014年至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釋68件,發布指導性案例55件,各地高院發布參考性案例3682件,制定裁判指引、類案參考等2681件,有力促進了類案標準的統一。面對立案登記制改革帶來的案件壓力,人民法院協同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有效破解了人案矛盾。2014年以來,全國采用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年均增長14.16%,2016年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分流導出案件153萬余件,占當年受理一審民事案件的13.24%。2016年全國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結的案件量是2014年的135倍,2017年1月至5月又同比增長43.59%。信息化建設與司法改革深度融合后,也發揮了強大的“組合拳”效力。網絡司法拍賣在全國法院廣泛推行后,平均成交率達到85.37%,溢價率達到64.51%,為當事人節省傭金92億。蘇州法院運用智能化辦案系統,使法官、書記員事務性工作分別減少40%、50%左右,案件審判效率提高20%以上。

編輯: 姜萍
關鍵詞: 最高法;司法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