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2月23日消息(記者王偉)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青島市今天起對5條德國占領時期修建的排水暗渠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實施“一渠一檔”精細化管理,全面保護城市記憶。
青島被網友稱為“最不怕淹”的城市,其中德占時期修建的排水暗渠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這些暗渠使用狀況如何?
1898年德國侵占青島,開始進行城市排水管網建設,至1905年初具規模,以后逐漸向城市北部延伸。其中,歐洲人居住區及前海一帶,采用雨污分流模式,雨水管、污水管分別設置;華人居住區則采用雨污合流模式。據統計,目前有2.66公里原有雨水暗渠保留原始風貌,主要位于青島市市南區安徽路、江蘇路、大學路排海口附近。
據青島市南區市政技術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摸底巡查工作將對暗渠的長度、寬度、穹頂高度以及設施設備的完好程度等各項數據進行實地勘測,為每一條暗渠都建立詳細檔案,為后期的養護工作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對暗渠存在問題和隱患將會同有關技術專家和歷史文化學者進行充分考察論證,科學制定日常維護和專項維修方案,確保這個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的“百年工程”得到完整的保存和科學的維護。
青島市文史學家魯勇認為,德占時期修建的地下排水設施,是青島彌足珍貴的城市記憶。它既是青島百年前被殖民統治這段屈辱歷史的見證,也是百年前德國人為了把青島建設成為東亞樣板城市,運用當時十分先進的“雨污分流”設計理念,精心建造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的真實寫照。魯勇建議要妥善保護這僅存的一小段地下暗渠,因為它具備良好的排水性能,可以繼續發揮作用,又可以把它作為百年前歐洲地下排水工程的縮影和侵略歷史的見證,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