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經濟、科技、法治、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面為我們進一步描繪了2035年的美好畫卷。
  這樣的遠景目標規劃,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將會是什么樣?我們又該如何為之奮斗,中國之聲特別報道《致我們的2035》24日播出《夯實法治的基石》。
  馬懷德,青海循化人,是中國首位行政訴訟法學博士,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他直接參與了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監察法等國家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作為中共中央紀檢委特邀監察員、最高法、最高檢以及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十多個部委專家咨詢委員,關于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具體意見、建議,在諸多領域的頂層設計中均有體現。
   在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看來,從2010年發布“依法行政與政府信息公開評價體系”成果,啟動“中國法治政府獎”,到2014年開始出版《法治政府藍皮書·中國法治政府年度發展報告》,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在為法治政府作“編年史”,很多領域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全面鋪開,再上升為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他用“長足的進步”概括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已取得的成就。
  馬懷德介紹:“例如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執法重大執法決定的合法性審查制度,剛開始是試點,現在已經全面推開了;比如重大決策的法治化,最早是學界的探討,現在也已經變成了立法,制定了重大決策行政程序條例;再比如過去規范性文件比較亂,也比較多,現在無論是統一登記、統一編號,還是統一發布,還是合法性審查,都有非常大的變化。”
  作為“十三五”期間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快速推進的見證者,馬懷德認為,我國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是法治發展最快的5年。
  馬懷德介紹:“全國人大先后制定了監察法、民法典等30多部法律,修改了憲法和數十部法律,也做出50多個決定,為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法治政府建設蹄疾步穩,諸項改革措施逐步地落地。我們有了權責清晰、執法嚴明、職能科學、公正公開、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一個政府,正在逐步的變成現實。”
  馬懷德說:“我本人擔任了國務院大概10來個部門的法律顧問或者專家咨詢委員,很多部門都是部長親自征求各方面的意見。”
  目前,各部委以及幾乎是所有地市級以上的人民政府均聘請法律顧問、配置公職律師,并將專家、咨詢委員的意見,轉化成重大決策的內容和參考,轉化成部門起草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內容,在馬懷德看來,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除了教學,把專業的研究成果付諸實踐,是馬懷德等專家們一直在做的工作。
  馬懷德說:“比如在藥品的監管方面,我們希望把雙罰制度能夠體現在相關的立法領域,后來修改的藥品管理法,把雙罰制度明確下來了;比如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化問題,特別是規范鄉村的比如民宿、公廁改革這些方面,我們專家學者也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見,農業農村部推廣的這些改革制度中,都有吸收也都有體現。”
  無論是畢業典禮、還是開學典禮,馬懷德都強調,希望同學們少做一些兼職,多讀一些經典,多參與一些課題的研究。
  馬懷德說:“希望青年學生能夠永遠保持一顆平靜的赤子之心,學習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艱辛之路,想要取得實質意義上的進步和創新,確實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希望我們的大學培養越來越多高素質的優秀法治人才,為2035年遠景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共中央關于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馬懷德表示:“在這樣一個遠景目標下,如何來發揮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體制機制?比如在我們的規劃中提出了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它實際上是保證了人民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使得我們這一項2035年的遠景目標,在社會治理的領域得到了真實的體現。”
  致我們的2035
  馬懷德:我是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到2035年,我那時候已經70歲了,我希望2035年中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公正、文化昌盛、生態優良的社會。希望那時候每個老百姓都是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政府的權力能夠被關進制度的籠子,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實現。社會是安定的,人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