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 李行健)“就業”身兼“六穩”與“六保”之首,其中如何保障近三億農民工就業尤為關鍵。受國際國內疫情影響,農民工就業一度受到較大沖擊。如何將拓寬外出就業渠道和促進就地就近就業相結合?實踐中有哪些新思路新辦法?中國之聲以全國勞務輸出大縣安徽臨泉縣為樣本,多路記者展開調查采訪。特別策劃《農民工就業調查》10日推出第二篇《創新觀念新,創業帶就業》。

  臨泉縣關廟鎮的謝老伯家里養了幾十只土雞,每天早晨他都要按照大小給雞蛋分類。

臨泉土雞蛋的包裝過程(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 李行健 攝)

  謝老伯:這個雞蛋都是不一樣的品種,按照大小把它挑開,小的是小雞生的蛋。

  謝老伯說,今年受疫情影響,鎮上集市一度關閉,自家養的土雞、雞蛋都賣不出去了,令全家人十分發愁。后來,有了電商公司的人主動來上門收購,才解決了全家的困境。

  謝老伯:一天收百十個雞蛋,一個也賣七八毛錢,一個月能掙兩三千塊錢。

臨泉土雞蛋的包裝過程(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 李行健 攝)

  謝老伯挑出的雞蛋,再經過電商公司的二次篩選,就可以用專業的模具迅速完成包裝,發往全國各地。如今,謝老伯散養的土雞蛋也走上了流水線,成為了電商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臨泉縣譚棚鎮的90后小伙李紅林,就是解決謝老伯困難的人,也是這個電商平臺的創辦人。

  今年春天,受疫情影響,臨泉幾個與外省簽訂協議的養鴨大戶,囤積的貨物無法及時運送出城,導致七萬多只出欄期的鴨子滯銷。還有的養雞戶,由于外省的雞飼料無法如期運達而遭受打擊。李紅林得知情況后,立即用自己在供應鏈的優勢,幫助老鄉解決了滯銷難題。李紅林說:“當時我聽他們隊里介紹,就在我們平臺上發了一篇文章,很多單位看到那篇文章以后,采購了不少,銷售了很大一部分。”

李紅林的“壹號農倉”(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 李行健 攝)

  李紅林說,疫情過后,線上平臺的單量不降反升,在平臺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要求下,不少農戶選擇趁著疫情間歇騰籠換鳥,完成過去很長時間都難以完成的轉型升級。李紅林說:“洋雞蛋可以賣到三毛、四毛,土雞蛋可以賣到六毛、七毛。比如你的棚里大約有五萬只雞,我們這幾家企業跟你簽下來,我們來做。”

  在李紅林看來,在互聯網時代,要不斷創新思維,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我們不做傳統電商,京東、淘寶的流量已經固定化了。我們叫新媒體電商,也叫移動電商。我們合作了很多微信公眾號,他們給我們推文章,給我們帶貨。”李紅林說。

 

  如今,電商直播帶貨已成為不少鄉村年輕人創業的第一選擇。形式靈活、成本低、見效快是直播帶貨的顯著優勢,然而,農村電商市場尤其要防止忽視市場規律的“一窩蜂”現象,創業者們形象的說法是:千萬別一家行得通,戶戶都跟風。李紅林說:“現在一窩蜂地干電商,你可以往新型轉,怎么轉也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大的原則就是要找到流量口。流量口在哪里,你往哪里去。找到流量口,你才知道從哪進。”

李紅林的“壹號農倉”(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 李行健 攝)

  今年6月份,臨泉縣不少從事電商產業的年輕人,成立了臨泉縣網商協會。有了協會,電商產業發展更加有秩序、有規劃,更多人獲益。協會還在縣里設立了公共直播間,免費供全縣電商企業或個人直播使用。臨泉縣電商協會秘書處負責人董金琪表示,成立直播間,既能培養優秀的直播人才解決就業,又能通過帶貨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問題。董金琪介紹:“我們這邊比較歡迎那種‘草根’主播,如果你感覺你有這方面的天賦的話,我們非常樂意你過來試一試。他們現在賣的這些都是貧困戶的產品,比如滯留的紅薯、葡萄、西瓜等,我們會優先安排。”

臨泉縣網商協會的公共直播間(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 李行健 攝)

  近年來,圍繞農村創新創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用地用電、科技創新、人才保障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農民工等返鄉下鄉人員在鄉村投資興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十五部門《關于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提到,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帶動就業,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入鄉創業農民工,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農業農村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對首次創業、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截至2019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850萬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創業難守業更難,人才要引得回,還要留得住,關鍵在于找到農村創業的長效市場機制。“我們現在的政策,不僅要鼓勵農民去創業,更重要的是幫助農民解決生存當中、發展當中的一些困難,讓這些就近創業的農民有錢賺、能發展,這樣我們其他的農民可能就會更進一步。”李國祥說。

  在臨泉縣,隨著電商平臺不斷發展壯大,李紅林也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他想的是:電商平臺可以下發雞苗給貧困戶,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對我們源頭來說,我們會扶持一些貧困戶養殖,比如給貧困戶發一些雞苗。在政策上,我們企業也有責任,我們屬于社會扶貧。”李紅林說。

李紅林談農村電商(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 李行健 攝)

  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全家老小坐在一起吃公雞是臨泉當地不變的習俗。每年的中秋都是李紅林的電商平臺最忙碌的時候。貧困戶謝老伯家里養的公雞也早已被預訂一空。謝老伯也拿到了帶貧合作社送來的雞苗,幾個月后,不用為銷路發愁,謝老伯又可以有一筆可觀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