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隴南8月18日消息(記者張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由于連續強降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發生多起泥石流,縣城通信一度中斷。17日下午4點左右,文縣石雞壩鎮水磨溝村突發泥石流,沖入白水江,形成堰塞湖,石雞壩鎮干部職工組織撤離群眾1300多人。但堰塞湖形成速度太快,導致11個村48人沒能及時撤離,在屋頂等待救援。多位網友上傳的現場視頻片段17日晚在網上流傳。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暴洪裹挾著泥石土方沖入渾濁的白水江,有人開車緊急從泥石流旁撤離,還有人打傘逃跑。
災情發生后,當地應急、消防、武警、公安等各級應急救援力量趕赴現場實施救援。此外,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降雨增大,南北兩山多處發生暴洪、滑坡及泥石流,白龍江水位暴漲。為了保證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隴南市抗洪救災指揮部緊急通知武都區將居住在南北兩山泥石流溝附近及白龍江沿岸等危險區域的群眾緊急撤離。
問題:剛才提到的被困群眾已經轉移完畢了嗎?白水江堰塞湖的處置情況如何?
記者:就在18日凌晨,隴南市抗洪救災指揮部再次召開調度會,對文縣泥石流災情救援工作進行部署。我從現場了解到,這個堰塞體寬300米、長大概800米。從17日下午6點開始,白水江河道的堰塞湖淤積體被洪水自然沖開,形成了一個寬約80米的缺口;到了七點半,當地鄉鎮干部表示,河水水位已經下降了4米左右。所以,48名被困人員可以走下屋頂,轉移到居住的三層或者四層的屋子里。目前,水位仍在持續下降,等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展開進一步救援。同時,險情發生后,縣、鄉、村組織淤積體下游群眾進行了疏散撤離,洪水下泄未造成人員傷亡。
隴南市抗洪救災指揮部工作人員告訴我,救援工作最大的難點在于道路問題,由于連日強降雨導致文縣境內的大部分國省干線都出現塌方、滑坡或者水毀,交通受阻比較嚴重,當地緊急調集的救援機械和人員很難接近被困群眾。為此,隴南市緊急調集了一架直升飛機,如果氣象條件允許,18日也將參與到救援當中。
問題:文縣縣城的電力恢復情況怎么樣?當地損失情況是否已經有統計?
記者:17日,除了我們提到的石雞壩鎮水磨溝村發生的泥石流之外,文縣境內多處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尤其是文縣縣城,也出現了泥石流和洪水倒灌情況,導致電力和通訊一度中斷。據文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到17日晚11點半左右,縣城電力基本恢復,通信也逐步恢復。但是,受強降雨影響,一些鄉鎮或者村社的電力或通訊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詳細的災情仍在統計當中。
對當地來說,18日的氣象條件仍不容樂觀,雖然預測的雨量不大,但白水江上游來水仍然較多,給沿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威脅還沒有解除。因此,從17日開始到18日凌晨,當地仍在持續展開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監測;同時,按照隴南市的要求,對文縣縣城和鄉村居住在山邊、河邊、溝邊等危險地帶尚未撤離的群眾全部轉移撤離到絕對安全地帶,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其中,僅文縣碧口鎮轉移了5000多名群眾。
問題:再來介紹一下武都區的最新情況,群眾是否安全、救災工作進展怎么樣?
記者:我現在手里有一份數據,是截止到17日晚9點的武都區降雨及受災情況。有幾組數據特別值得關注,一是降雨量,截至17日晚9點,當地最大降雨量超過了155毫米;二是從武都區穿城而過的白龍江的水流量——每秒1440立方米;三是地質災害情況,截至17日晚9點,全區共發生地質災害1041處,滑坡達到了751處。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了這次強降雨給當地帶來的嚴重影響。
從17日中午開始,隴南市政府要求,將南北兩山泥石流溝附近居住的、靠近南北兩山山體居住的、靠近白龍江兩岸居住的群眾迅速全部轉移撤離到城中心安全地帶。17日晚,我在抵達武都區后探訪了兩個安置點。工作人員告訴我,在緊急轉移過程中,當地以村級為單位進行集中轉移,到安全地帶進行登記后,根據個人意愿選擇投親靠友或者在集中安置點進行安置,同時為他們提供礦泉水、方便面等基本生活物資。目前,轉移安置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截至17日晚9點,已累計轉移1.5萬多人。有關搶險救災的情況,我們將持續關注。
從8月15日開始的降水過程波及甘肅隴南市全市范圍,全市8個縣區153個鄉鎮受災。17日凌晨1時30分,隴南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文縣、武都南部及康縣、成縣、徽縣、兩當縣由強降水引發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很高,發布紅色預警。17日12時50分,隴南市氣象臺還發布了暴雨紅色預警。隴南市已于14日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組織搶險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