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荊州3月9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荊州臺記者張威 監利臺記者李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湖北省荊州市是聞名全國的水產大市,螃蟹養殖面積超過100萬畝,年產量超過10萬噸,產值近50億元。本應該是春節前后俏銷品的螃蟹,因為疫情影響現在卻只能大量滯銷在池塘里,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氣溫逐漸回升,這些庫存在池塘里的螃蟹已經開始出現死亡。
螃蟹是荊州市監利縣的拳頭產品。該縣棋盤鄉豐收漁場的養殖大戶孫輔城年前養殖了近3萬斤螃蟹,受疫情影響,漁塘里還有1萬多斤螃蟹沒有賣出去。他告訴記者,養殖螃蟹近20年,從來沒有遇到這么大的損失。“現在我們賣也賣不出去,別人也買不到,我們也運不動。”
水產養殖是棋盤鄉的主業,僅豐收漁場就有上萬畝的養殖面積,目前有幾十萬斤優質螃蟹滯銷。孫輔城介紹,在棋盤鄉,養殖戶大多采取螃蟹和魚類生態混養的方式,螃蟹滯銷會產生連鎖損失反應。因為螃蟹留在池塘,導致養殖戶無法清塘,也就不能捕撈青魚、泥鰍等水產品。每年3月15日左右是新一年投放螃蟹種苗的的最佳時節,這些螃蟹和魚都不能撈起來,今年的螃蟹就沒辦法正常投苗。而隨著氣溫回升,池塘里的螃蟹開始出現大量死亡。孫輔城說:“我們的螃蟹是洪湖邊上養的,水質好,膏多、味道鮮美,這死的螃蟹就價值2萬元。”
荊州市下屬的洪湖市是中國淡水水產第一縣市。記者在該市濱湖辦事處楊嘴村看到,大量的螃蟹庫存在池塘里。據當地養殖戶介紹,以往春節前后是螃蟹的銷售和消費旺季,但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歇業關門,物流有的沒有開通,有的投遞時間也不能保證,導致螃蟹嚴重滯銷。有養殖戶表示:“過年到現在一個都沒有賣,沒有辦法出去,受疫情的影響。本來春節賣的,過年的時候餐飲業比較火爆,都是年前別人定的,但是現在餐飲關閉了,全部都沒有人要了,自己大概還有6千多斤,村里大概還有10幾萬斤。”
荊州市螃蟹養殖面積有104萬畝,每年螃蟹產量約10.5萬噸,正常年份年產值接近50個億。荊州市農業農村局給記者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雖然通過各方努力銷售了一部分,但目前全市螃蟹存塘量還在260萬斤以上,其中監利縣140萬斤、洪湖市120萬斤,涉及30多個鄉鎮、100多個村組。
在了解螃蟹滯銷的情況后,荊州市一方面積極組織專班分赴8個縣市區詳實統計螃蟹滯銷情況,另一方面積極與新聞媒體、外地銷售商以及公益組織聯系,幫助螃蟹養殖戶找出路,盡量減小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荊州市水產專家趙恒彥表示:“目前有許多企業,像廣東、江浙一帶都很愿意到荊州來采購螃蟹。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有些運輸不是很暢通,我們在本地銷售,通過社區配送、線上銷售,賣到社區,賣給荊州市居民,爭取銷售200萬斤以上。”
在獲悉荊州螃蟹滯銷的消息后,湖北海集號食品有限公司積極與荊州市農業農村局對接,組織策劃了“抗疫心連心、荊州蟹謝你”公益活動。在確保防疫的前提下,快速打撈、運輸、銷售滯銷螃蟹,減少農業損失。公益活動策劃袁帥說:“因為當地蟹農一年的收入全部靠螃蟹,一塘的螃蟹賣不掉,資金無法回收,這些農戶可能會返貧。我們想通過正常渠道,正當的方式運輸到荊州,給荊州的市民。”
袁帥表示,此次公益活動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下銷售將組織志愿者配送。袁帥說:“安排是按每斤15元公益價格進行銷售,配送到小區門口,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讓居民有序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