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2月2日消息(記者肖源 譚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一段時間以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入膠著期,口罩成了搶手的產品,在很多定點醫院里醫用防護服也頻頻告急。春節期間,生產醫療防護物資的武漢本土醫療物資企業協卓公司,主動緊急組織復工,加班加點趕制醫用防護服。
昨天(2月1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來到廠區實地探訪發現,現階段,協卓公司醫用防護服日生產量可以達到一萬兩千件,是日常產能的七八成。生產一件“白衣戰士”們的護身“鎧甲”要經過多少道工序?疫情當前,廠商在生產上又有哪些困難?
記者:從外面進到咱們廠房里,我看這是第四道門。
曾慶長:對,這是最后一道,風淋。
穿好防護服,戴上口罩和頭套,消毒雙手,風淋全身……在走完嚴格的消毒程序之后,記者來到了醫用防護服的生產車間。協卓公司人力資源經理余建橋介紹,生產車間是無菌車間,這一系列措施都是為了保證車間不被污染。“因為是潔凈車間,帶著帽子目的是防止頭上的頭屑、頭發掉到產品當中,這屬于我們把控質量的第一道關。”
防護服是手工制作,車間內,數十名工人正在將裁剪好的布料拼接縫制。余建橋說,醫用防護服對氣密性要求極高,拼接處不能有半點錯漏,因此整個生產過程都伴隨著嚴格檢驗。“跟做一件衣服的工序差不多,裁剪之后就是拼接,把它壓條,把布全部貼實,這就完成了初步工序。在布的拼接過程中,我們有一套質檢班子,測它的拉力、透水性、透氣性,包括耐摩擦、抗靜電等。檢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余建橋說。
負責質檢的工人程景春說,為了保證這批醫用防護服的質量萬無一失,公司在出廠檢驗這一關,也臨時作了調整,比如之前一個車間里只有一位質檢員,現在則是八位。
程景春:之前是抽檢,但現在是給一線的醫生們穿的,肯定要對他們負責任。現在是兩道檢驗,主要是保證質量。
記者:昨天晚上加班到幾點?
程景春:昨天晚上到9點多,因為現在醫生他們那里都缺衣服,他們在前線,我們在后面支持他們。
此前,協卓公司本來已經春節放假了,但是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大年初三,公司就開始組織員工返廠返工。協卓公司的副總經理曾慶長說,醫用防護服的生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且需要的是有熟練技能的工人,這也是現階段制約協卓公司全面恢復產能的最主要因素。他說:“我們主要缺專業人員,就是能夠從事防護生產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因為這個產品還是需要一定技術技能的。現在暫時還沒有完全恢復到之前正常的產量,還有一定的缺口。”
在地方政府的動員下,已經有不少工人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目前,公司醫用防護服日生產量可以達到一萬兩千件,協卓公司董事長李森表示:“湖北省內整個防護的需求是,門診接待一天要5萬件。我估計一周以內達到(日產)15000套。兩周以內,爭取到(日產)18000套到20000套,能夠滿足百分之五十的需求。”
協卓公司向前來工作的員工承諾五倍的工資來加大生產力度,工人的飲食由公司統一配送,因為特殊時期,還安排了統一的住宿,避免工人們外出有暴露的風險。
曾慶長說,公司規定每天上10個小時的班,但大多數工人會主動要求加班。“我必須保證我的工人是健康的。跟打仗一樣,我們已經是一個后勤的兵工廠了,如果兵工廠沒了,那么前方打仗的人就沒子彈了。我們會考慮到第二天職工要上班,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我們一般不允許超過晚上8:30就要休息,但是有的職工主動留下來,再做一會兒,多做一件是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