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根據滬深交易所安排,本周將有1190家A股上市公司揭曉中期業績,成為中報業績最為密集的一周。而隨著中報披露的深入,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也開始陸續交出登陸A股市場以來的首份“中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它們的平均“考試成績”優于大盤的整體水平,不過部分次新股業績“變臉”的情況依舊突出。
上市的時候光鮮亮麗、漲停不斷,一轉身就業績增速大幅下滑、甚至虧損,不免讓人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到底是什么讓這些公司上市不久就“頹勢盡顯”?面對越來越多的新股,投資者們還能閉著眼睛去追逐嗎?
在IPO常態化之后,今年無疑是A股歷史上的IPO大年。截至8月22日,今年已經有308家公司成功登陸A股市場。其中,江豐電子等123只次新股已經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相關次新股在報告期內合計實現凈利潤80.13億元,同比增長25.28%,報喜率約80%,好于市場整體水平。
不過,部分次新股業績“變臉”的痼疾仍然存在。據媒體統計,上海天洋、高斯貝爾等24只次新股遭遇上市第一年就業績下滑的尷尬,其中7月19日上市的健友股份在8月1日就公布了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34%的消息,成為業績“變臉”速度最快的次新股。而2月13日上市的高斯貝爾則以70.77%的凈利潤下滑幅度成為目前次新股中業績縮水最嚴重的個股。值得注意的是,在還沒有發布中報但已經披露了中報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的另外128只次新股中還有捷榮技術、飛榮達、賽托生物等19只次新股披露存在業績“變臉”的風險。
眾所周知,A股市場對擬發行公司IPO有著較為嚴格的經營業績要求。能夠登陸A股的公司們都有著比較強的盈利能力,為什么還有這么多次新股上市不到一年就紛紛業績下滑?難道當初招股書里的“漂亮成績單”都是裝出來的?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這成績單是化過妝的。
年輕姑娘們出門和男朋友約會前都要精心打扮一番,何況這些擬上市公司們磨刀三年甚至更久,一朝踏進金融街19號,相當于是要見未來公婆,修飾業績也就成了免不了的行規。
而對于上市第一年就“對不起股東”這件事,次新股公司們自己是怎么看的呢?大多數公司將鍋背在了“所屬行業整體景氣度下降”身上。比如高斯貝爾表示上半年公司營收下降明顯主要原因是國家直播星項目招標減少,國內有線市場需求萎縮等。上海天洋則將“上半年全球經濟依然疲軟,受原油價格上升、部分廠家設備檢修停產、限產、環保督查等因素綜合影響,部分原材料短時間內的漲幅明顯”作為上半年公司經營業績不理想的主因。
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表示,上市前后市場的變化以及上市本身也都會對次新股公司的業績產生一些影響。
而在強監管的背景下,資金對次新股的熱度也在隨著這些“變臉”個股們的不爭氣逐漸褪去。數據顯示,次新股上市后月平均連續漲停板的天數在今年2月份還有13.61天之多,之后則持續下降,到了6月份降到8.94天。信達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劉景德指出,連板天數減少表明次新股相對活躍度降低,在市場熱點分散的當下,次新股的“光環”也不再了。(目前)市場資金的風格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現在有些品種是有機會了,比如白馬股、包括周期類股票,這樣可能有部分的資金可能從炒次新股里面撤出來。
華訊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巖則表示,隨著新股常態化發行,沒有了稀缺性的次新股掘金也將回歸到對基本面的考察。“隨著上市的公司不斷增多,次新股不斷增多,次新股從之前的稀缺的狀態現在變成普遍狀態。現在對于這些次新股的監管在不斷增強,像現在這個次新股再想出現暴利比較困難。”
當然,畢竟已經披露中報的次新股們有著超過25%的平均凈利潤增幅,相比之下,已經公布中報的全部1340家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整體業績增速是22.91%,可見次新股的業績還是整體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