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設備AED在中國遭遇普及難題 使用率幾乎為零
2015-09-13 09:08: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13日消息(記者溫飛 劉樂)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用來形容搶救心臟猝死患者,再恰當不過。今年3月,無錫馬拉松比賽中,1名年輕選手突發心臟猝死,經心肺復蘇、自動體外除顫器救治后,最終心臟復跳、搶救成功。
有幸運就有不幸。8月16號,解放軍301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永剛在北京首都機場因心臟驟停死亡,而首都機場安裝的救命神器AED雖然近在咫尺,卻成了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9月7號上午,廣州暴雨傾盆,一名年輕女子伏倒在公交車站,路人為她打傘,不敢貿然施救。救護車到達的時候,該女子已經失去生命體征。醫生表示,如果事發的時候有人扶她一把,并進行胸外按壓,就能為搶救爭取時間。
昨天是第16個“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題為“急救與老齡化人群”。昨天有媒體盤點了上述幾起事件,也引起了人們對于急救設備AED以及我國目前的急救現狀的關注。
AED是自動體外除顫器的簡稱,在AED的協助下,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會成倍的提高。然而,這一設備目前在我國的普及率非常的低,使用率幾乎為零。專家表示,AED不僅是一種急救設備,更是一種急救新觀念,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普及急救知識,提高急救意識。
今年3月,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醫生在美國圣地亞哥海洋公園搶救美國游客的照片走紅網絡,網友紛紛轉載點贊并夸其為“中國好游客”“中國好醫生”。 唐醫生回憶說,之所以能夠最終挽救老人的生命,是因為美國公園內到處安放的AED,也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對搶救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唐子人:大約是按壓了十分鐘左右,就有人拿來了AED,一塊協同操作下,給患者除了兩次顫。之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復之后,慢慢就正常呼吸了。
AED問世于1979年,它給醫務人員甚至非醫務人員為心臟停搏患者進行早期除顫提供了“新式武器”,它方便易于操作,稍加培訓就能熟練使用。在猝死患者的急救中,AED能大大提高搶救的成功率。常年做急救培訓工作的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志說:
陳志:自動體外除顫器設計之初,就是給不了解不熟悉專業除顫的人使用的。而且普通人也分兩類,一類是鼓勵普通人經過專門的急救培訓來使用它、操作它,這樣會提高操作的準確率。另一方面,在我們的搶救指南中也提到,即使沒有經過急救培訓,如果身邊有自動體外除顫器的話,也可以在120調度指導下,或者根據機器本身的提示下進行操作,因為機器本身是安全可靠的。這樣的話就可以讓每一個猝死的病人、心臟驟停的心臟能夠最早期得到有效電擊,挽救他的生命。
據了解,美國每年有大約40萬心臟驟停的患者,搶救成功率約為10%,個別大城市成功率能達到30%。中國每年大約有50萬心臟驟停患者,居全球各國之首,其中在大城市中,搶救成功率還不到3%,而在落后地區,成功率更低。目前,我國國內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公共場所有:北京首都機場、上海地鐵站部分車站、還有北京、上海、廣州的部分奧運體育場館。首都機場2006年在二號航站樓內安裝了11臺AED急救設備,開創了國內公共場所安裝AED急救設備的先河。截至目前,首都機場3個航站樓已經達到76個,然而,這些救命的AED不僅沒有被公眾認知,而且被冷落了9年。北京急救中心主治醫生李堅韌呼吁,公共場所應該更多地安裝急救設備和服務。
李堅韌:配置AED之后,對搶救成功率非常有幫助。同時對民眾進行相關的教育,讓大家對疾病、對突發心臟驟停的意識、甚至對將來的慢病管理、自我保健都都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志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AED不僅是一種急救設備,更是一種急救新觀念,在推廣AED,提高猝死患者搶救成功率的過程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普及急救知識,提高急救意識,在第一時間,自救互救。
陳志:早期急救、早期識別并給予現場的心律復蘇,同時普通人能夠盡量早的普通人拿到自動體外除顫器,對有除顫需求的病人進行早期電擊除顫的話,就可以大大提高猝死的搶救成功率。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就通過了相關法案,實行了“公眾可獲取的除顫儀”計劃,在美國的公眾場所安置AED,要求在十分鐘內即可獲得自動體外除顫器,并通過對普通民眾等非專業人員的訓練,在遇到有人心臟驟停患者的時候可以最快進行現場除顫。日本則于2004年開始推廣和安裝,平均每十萬人約有234.8臺。在中國的臺灣地區,自2000年開始推動AED的安裝,迄今為止,臺灣的AED安裝總數約為4000臺,每10萬人約有17.4臺。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救治知識不會救、缺少相關法律保護不愿救,致使我國路人施救幾乎是空白。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在推進完善有關急救醫療服務條例的制定,目的也是補上空白。擬定的條例中,對醫務人員和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進行了法律責任上的保護。
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鄭雪倩,參與了北京急救條例的討論。她認為,對于普通老百姓參與急救,前提還是要經過培訓。此外,國家層面有關急救條例法規涉及到普通老百姓參與急救的內容還是空白,有必要填補。
鄭雪倩:北京的這次立法里就提到,如果你惡意訴訟,被救人惡意向施救人提出訴訟,你自己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而不是救你的人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救人法律規定是要經過培訓的。什么樣的人必須經過培訓。比如說警察、學校的老師、消防隊員應該強制性的培訓,就是具有這種急就只能的人一定要培訓。對于學校也要培訓。實際上是需要國家來主導推進這項工作的。從原來衛生部的“院前急救”中沒有談到社會大眾參加急救的情況,只是個各地區有。所以我們也呼吁將來國家統一的應該有一個院前急救的立法。原來國家的院前急救立法沒有包含社會大眾的普及訓練等等。包括北京市條例第一稿也沒有涉及到,后來經過我們提了建議后,在第二稿改進了,把推進社會培訓急救搶救能力的內容列入到法條里了。
令人欣慰的是,深圳、海南、杭州、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對好心人施救進行法律保護等相關法規的建設。深圳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被稱為全國首部“好人法”,上述其他城市也有相關法律法規出臺。
每個人其實可以選擇主動去掌握一些急救的知識。遇到需要救助的病患,在急救人員趕來之前需要做好這5步:第一步,確認環境安全之后才能去救人。第二步,檢查并判斷患者有沒有反應可拍打患者的雙肩和大聲呼叫他的名字。第三步,如果沒有反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讓人拿來AED。第四步,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主要是看他的胸腹5到10秒的起伏情況。而第五步,如果患者沒有呼吸或者呼吸不太正常比如說瀕死喘息,立即開始心肺復蘇,胸部按壓30次吹氣2次,不斷重復這一過程,直到患者有反應或者AED到達及專業醫護人員接手。
編輯:劉夢
關鍵詞:AED;急救;世界急救日;急救設備
今天是第16個“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題為“急救與老齡化人群”。
2015-09-12 18:24:00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阿里山花季將自10日起登場,為了搶救游客生命,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趕在花季開始前裝設一臺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賴永堂指出,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裝設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醫療急救設備,是阿里山地區唯一設置AED裝置的NPO(非營利組織)。
2014-03-05 13:27:00
裝備著被稱為“救命神器”的自動體外除顫儀以及急救包等設備的“紅十字愛心急救角”,2日在天津市津濱輕軌天津站站廳正式設立。有資料顯示,心跳驟停患者在被送到醫院急救前使用體外自動除顫儀救治的成功率可達94%。
2015-07-02 18:5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