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遠縣實施精準扶貧項目 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2015-07-28 07:49: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鎮遠7月28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說起貴州省,總會有人提到“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一句話就道出了當地因交通不便而導致的貧困。貴州省鎮遠縣白家墳村老棚組,處于武陵山余脈的崇山峻嶺之中,2007年之前還處于水、電、路三不通的狀態,全組50多戶近半,年收入都低于2300元,長期處于貧困線下。
從2007年開始,在當地政府的資助下,全村逐步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隨后精準扶貧項目又找到了老棚組,幾年下來,當地農戶已經全部脫貧,向著致富的道路邁進。
現在,從鎮遠縣城開車,只要不到40分鐘,就能來到大山深處的白家墳村老棚組,記者見到村民劉極勤,正在通過機頂盒看著數字電視。而在十年前,水、電、路三不通的老彭組,這一切都無法想象。
劉極勤:我們這里原來是舞陽鎮最貧困的一個村,原來是水、路、電都不通,干什么都要通過肩挑背馱。
鎮遠縣扶貧辦主任田貴海告訴記者,當地山高坡陡,糧食產量低,常年種植的經濟作物板栗,又因為難以儲存,加上交通不便,銷量不佳,在精準扶貧項目啟動以前,鎮里來的撥款,最貧困的老棚組要和整個白家墳村一起分配,到農民手里的資金寥寥無幾。
田貴海:我們以前大水漫灌就是你這個村是不是貧困,我們都一起來扶貧,給這個村100萬,家家戶戶都來分,現在我們按照國家精準扶貧要求,項目資金要向貧困農戶傾斜,就是把有限的扶貧資金,真正地用到需要幫扶的貧困戶身上。比如說,你這個村有100戶貧困戶,那這100萬資金就對準這100戶,效果就出來了。
常年在外打工的劉極勤,看到云南種植的核桃收益穩定又便于長期儲藏,就想帶著全組一起干,但核桃樹種植回報周期長,村民已經習慣板栗種植,不愿再進行投入,當地扶貧辦就劃撥資金為村民購買樹苗。
劉極勤:政策真的是非常好,扶貧項目來之前本來我已經住到鎮上去了,但我想帶動我們組一起。原來買核桃苗,太貴了,政府的資金幫我們買的。
幾年下來,當地近千畝核桃已經大部分掛果投產,畝產值達2400元,平均下來,每戶凈收入達到了2.68萬元。鎮遠縣扶貧辦主任田貴海介紹說,當地像老棚組這樣通過精準扶貧項目脫貧致富的不在少數,靠的,就是對當地貧困戶的精準識別。
田貴海:究竟哪家貧困?如何決定?由村民自己提出貧困申請,然后村民小組召開群眾會議,對你進行評價,再推到村委會,再召開評議大會。之后的名單還會在全村范圍內進行公示,之后再報到鄉鎮人民政府,進行審核后再到全鄉進行公示7天,沒意見后再到縣扶貧辦進行審核。這樣就做到了對貧困戶的精準識別。
田貴海說,精準扶貧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精準識別,與以往扶貧資金下來的大水漫灌不同,精準識別能讓政策資金都到貧困戶身上,然后再通過技術、銷路上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
田貴海:精準扶貧就是把資金向貧困戶進行傾斜。除了資金之外,我們還在技術上、銷路上與龍頭企業合作,建立了扶貧利益鏈接機制,貧困戶通過土地、扶貧項目資金和勞動力進行入股,大戶和企業在技術上和市場營銷上和加工上進行幫扶。發生效益后,企業還要和貧困戶進行利潤分紅。
田貴海告訴記者,再過幾年等核桃掛果量上來了,全組的收入還能進一步提高。但目前整個鎮遠縣還有5個貧困鄉鎮,57個貧困村,4.64萬人口亟待脫貧,針對他們的扶貧規劃已經啟動。
田貴海:3.2萬貧困人口還有勞動能力,對于他們,我們(打算)通過發展種養殖產業,來幫助他們實現脫貧。第二是我們針對居住在地質條件惡劣的深山區,這部分人,全縣大概有7000多人,我們采取的是異地扶貧搬遷。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我們通過提高低保標準,民政兜底來實現脫貧。
編輯:高夢蝶
關鍵詞:貴州;精準扶貧
2015-07-27 23:05:00
2015-07-27 23:00:00
2015-07-27 22:5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