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3月8日消息(記者常亞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在武漢本地,有一群下沉到各個醫療隊駐地的“武漢大姐”,她們像家人一樣,默默地操持著醫療隊隊員們的衣食住行。

  “黃院長啊,你就不要再為難我們的澳門同胞啦,然后他哈哈哈一笑……”模仿澳門口音說話的是石支新石大姐,她原本是武漢江岸區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的主任,現在是下沉到酒店的聯絡員,負責安徽援漢醫療隊的服務保障工作。作為居間方,如何協調酒店給醫療隊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她工作的重中之重。

  石大姐說:“我們就是要通過每一個人的點滴努力,讓援漢醫療隊的隊員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和感恩,所以我們聯絡的不僅是工作,還有心。”

  協調房源、生活服務、出行保障,聯絡員的具體工作就是沒有具體工作,只要醫療隊隊員們有需求,她們都會第一時間想盡辦法去解決,有時候是一個眼鏡框。石大姐介紹:“他們有重癥區的,防護做得很扎實,對眼鏡捆綁得很厲害,鏡架就會有磨損。早上拿到了新眼鏡,兩個醫生高高興興回來,拿著眼鏡在我眼前晃來晃去,說拿到啦,又是新的啦!

  有時候是一杯紅棗姜茶!搬t療隊似乎有人感冒了,正好那幾天降溫,因為我曉得有捐贈過來的延安紅棗,如果有生姜,我們就有紅棗姜茶。他們領隊還蠻不好意思,說‘你們不要上來,我們讓隊員下去取,后來我想他們都洗澡了,再讓他們下來,一是不方便,二是有安全隱患,我們最后還是送了上去!笔蠼阏f。

  石大姐說,現在她和醫療隊隊員們處的像一家人!皠倎頃r一個個都很正經,后來一個個都放開了!

  羅大姐:護手霜、精油……一人一份,每個人都有。

  陜西醫療隊隊員:太好了,太好了。

  羅大姐:特殊時期,浪漫和溫情還是不能少。

  陜西醫療隊隊員:這些關心,我們心里挺暖,這些也是我們需要的,因為我們來的時候很急,什么都沒帶。

  正在發物資的是羅蓓羅大姐,她原來是武漢市江岸區委黨校的調研員,現在是陜西醫療隊駐點的專班領隊。羅大姐說:“因為我們的禮品比較多,我們還給他們買了巧克力、蒸汽眼罩、護手霜。”

  陜西醫療隊對口援助的是武漢的兩家重癥定點醫院,醫護人員回酒店后如何徹底清潔成了問題。羅大姐就把她之前在社區下沉服務時的經驗帶了回來,在酒店大堂搭了頂帳篷集中消殺,避免衣服掛在樓道里污染清潔區域!斑@一頂帳篷作為集中消殺點,每一名醫護人員回來把外套脫下來放在里面集中消殺,每件衣服上都寫有自己的名字,避免搞混!绷_大姐介紹。

  話還沒講完,門口就響起了給陜西醫療隊隊員錄制節日祝福的聲音。羅大姐在“三八”婦女節前偷偷組織了一個活動,給醫療隊女性隊員們錄制了各自家人的祝福,準備節日當天放給她們。

  “親愛的媽媽,2020年2月19日對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您奔赴武漢的第一天……”

  然而在發物資的時候羅大姐忘了關閉屏幕,小小的電視機被下來領東西的醫療隊隊員們瞬間圍住。

  記者:你那個視頻被她們看到了。

  工作人員:啊,本來想保密的。

  醫療隊隊員:哈哈哈,我們就當啥都不知道。

  “那個護士下班之后看到這個說,哇!好乖呀……”說話的是黃玉霞黃大姐,她原來是武漢市江岸區行政審批局的一個科長,現在是負責重慶援漢醫療隊服務保障的聯絡員。

  黃大姐作為女性的細心得從一碗油辣椒說起。她告訴記者:“我們發現到的飯多,吃的少,是不是飯菜不合口味?我們就從一碗油辣椒開始,慢慢調整飯菜口味,因為重慶人喜歡吃辣。另外,看到他們下班回來,我們就會在大廳里設的愛心加油站旁觀察他們取了什么水果,問他們想要吃什么。一個可能20歲、叫董文娟的女孩說,想吃草莓,我說‘好的,董文娟,明天喊你吃草莓。’我們的保障師傅非常給力,第二天就把兩箱草莓送了過來。”

  黃大姐說,現在武漢對醫護人員的生活物資保障已經十分充足,一次給隊員過生日的經歷讓她記憶猶新。“兩個壽星后來就用四川話喊武漢加油!雄起!那個時候是二月底,已經封閉管理一個月了,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壓抑,覺得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能結束,聽到那一聲‘雄起’,我真的覺得心定了!

  黃大姐:尤其女性醫療隊隊員,她們是母親,是妻子,但是她們現在是戰士,我就覺得冒著風險到這里來,其實是寄托著親人的牽掛的,我們要保護好她們,給她們提供更好的保障。

  羅大姐:主要是我們現在戴著口罩,彼此的容顏實際上沒有真正看清楚,我們就相約,等疫情結束后,他們以另外一種身份來武漢游玩。

  石大姐:我們現在處得特別棒,就像一家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