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21日)上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在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國家衛健委等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當前全國總體趨勢向好,疫情暴發的趨勢得到控制。新冠肺炎疫苗最快將于4月下旬左右申報臨床試驗。

  會上,針對記者提問,疫情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雖沒有正面回應,但他表示,疫情的形勢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趨勢,可以概括為“四個下降、一個增加、部分省份零報告”。“四個下降”是指全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全國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湖北除武漢以外的其他地市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武漢每日新增的確診病例都比最高峰有了明顯下降。曾益新說:“‘一個增加’是指2月18日起,全國新增的治愈出院病例數快速增加,已經連續三天超過新增確診病例數。3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的出院病例數均大于或等于新增確診病例數。‘部分省份的零報告’,是指新增病例零報告的省份逐漸增多,從西藏自治區1月30日無新增確診病例報告以來,截至2月20日已有內蒙古、遼寧等總共14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新增確診病例報告。”

  目前各行各業正在有序恢復生產,農村地區也正在恢復春耕。很多人擔心,回到辦公室、進到車間、到田間勞作的時候,有多大的風險被病毒感染?而氣溶膠有多大的傳染風險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表示,如果滿足密閉空間、長時間暴露、高濃度三個條件,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但在開放環境中,通過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的幾率極低。周琪說:“針對氣溶膠的傳播,多個跨學科團隊設計了很多試驗,初期的試驗顯示,比較確定的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如果滿足密閉空間、長時間暴露、高濃度三個條件,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但在開放環境中,通過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的幾率極低。因此,最重要的是注意個人防護,減少與潛在病毒接觸的機會,切斷病毒傳播的路徑。對于復產復工的單位而言,我們有兩個建議:一是對相對人員密集的工作場合,要保持通風。二是在工作場合中,同事之間保持適度的距離,這都是有效的防護手段。”

  在藥物試驗方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時飛介紹,已批準了5個新藥進入臨床試驗,目前進展比較順利。對先前已經基本完成研究、用于非新冠肺炎適應癥的藥品,凡是列入到科研攻關組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攻關項目,啟動了優先審評審批的程序,特事特辦,批準上市。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6萬例,占比在85%以上。在上市的老藥中,磷酸氯喹試驗總體效果不錯,法匹拉韋、干細胞治療、瑞德西韋正處在臨床試驗階段。而恢復期血漿的治療目前整體效果不錯。徐南平說:“血漿治療進入了第五版診療方案中,在第六版中進一步完善。很明確的是對三類患者可以使用,一是病情進展較快,二是重型,三是危重型,主要是用于生命搶救的。到昨天為止,已經有超過100名康復者獻出他們的血漿,大概能制備240份左右的治療用血漿,也就是能夠對超過200位重型或者危重型患者進行救治。”

  疫苗研發的工作也在加速進行中。徐南平指出,現在是多路線部署并行推進研發。“預計最快的疫苗將于4月下旬左右申報臨床試驗,就目前而言,我國各類技術路線的疫苗研制都基本與國外同步。”

  曾益新進一步表示,目前,部分項目已經進入到動物試驗階段。“給大家打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疫苗的研發比喻成建造一棟樓,現在我們的進度可以說地基已經打好了,樓體也已經冒出地面,我們正在以最快的速度一層一層地往上建,然后再進入裝修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來啟動疫苗的應急使用,以及應急審評審批的程序。在確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計最快在今年4-5月可以有部分的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或者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爭取進入應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