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1日消息(記者李行健 李欣)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等相關負責人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上午8時45分,履新一年的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與他的四名同事一起走上梅地亞中心主席臺。幾天前,王志剛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部長通道”上表示,要調動人在科研活動中的積極性,使科研人員不被表格、報銷、“帽子”所困擾。當記者會上被再次提問,如何將改革政策落實到位,讓科研人員有更好的科研環境?王志剛回應稱,科技部正與相關部門一起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使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落地。他表示:“我們會把加強指導和檢查督促結合起來,推動政策的落實,使科技人員能夠真正享受到政策。不唯身份、不唯編制又涉及事業單位的改革,因為很多研究院所、高校都是事業單位。但是我們在科技項目、資金的支持和服務方面,已經打破了事業企業的身份之分。在參與國家科技項目方面,如果還有在身份、編制方面受影響的,大家提出來,我們會認真研究,把問題解決。”
人的問題要解決,體制機制也要改革創新。按照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王志剛介紹,進入創新型國家,要看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是不是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要素,發展的動力是不是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去年,我國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排名,綜合科技創新指數排在第17位,距離2020年排名第15位左右的目標還有差距。他說:“我們還是有短板的,比如在基礎研究方面,特別是0到1的顛覆性技術和基礎理論、基本研究方法的探索現在還有不足,這是需要補的地方。第二,我們的創新生態、科研生態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真正解決科技人員在科研活動、創新活動中的所需。”
一直以來,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和原創能力不足,基礎研究投入占比長期徘徊在5%左右。有記者提問,科技部要如何加大措施啃下增強原創能力的“硬骨頭”?對此,王志剛表示,我國加強基礎研究是堅定不移的,今后會更加加大投入力度。“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好的勢頭,在中央財政持續加大投入的同時,我們的企業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和競爭力。現在都開始把基礎研究作為重點,包括對數學的投入、對其他基礎學科的投入,從源頭上探索相關領域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理論上有哪些突破,在實踐中有哪些創新。”他說。
要想推動國家高科技創新發展,必須要解決高科技水平供給不足的問題。王志剛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重。而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一是要做好國家技術轉移體系、技術轉移基地、技術轉移主體以及技術轉移服務等方面的工作;二是推動符合技術成果轉化的國有資產評價、管理的制度建設。因為它更多的是無形資產,包括最近正在籌備的科創板,其目的也是推進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而不是把資金流、交易額當作重點。同時,科技與金融結合也非常重要,如果科技是充分條件,金融就是必要條件。
與此同時,王志剛指出,科技本身是把雙刃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一項新技術、新成果既能帶來好的一面,也要關注和避免出現壞的一面。今后還要進一步研究出臺相關制度規范進行引導、約束,告訴和引導科學家從事科研活動應當遵守什么樣的規范,轉化成果要遵守什么樣的規定,使科技人員更加理性、尊重規律、敬畏法律。對于為了個人名利罔顧法律的行為,要加以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