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春9月6日消息(記者何源 苑競瑋)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年火爆的電影暑期檔最終以近174億元收官,比去年增長約6.7%,助力今年全年電影票房登上歷史新高度。暑期檔中最讓觀眾和從業者歡欣鼓舞的,還是國產片持續增強的競爭力——檔期中國產片票房占比已超過75%,優勢非常明顯。
如何進一步提升國產電影在市場中的話語權,更好地平衡影片的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正在舉行的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期間,包括我國首屆“藍星球”科幻與電影高峰論壇、2018中國電影美學年會等一系列論壇活動陸續舉行。專家學者、電影投資人針對“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圍”“新時代下電影如何做好商業與藝術的結合”等一系列話題展開討論。
科幻電影,是造夢者的機器。從《阿凡達》的高票房到《彗星來的那一夜》的高口碑,證明了科幻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廣泛前景。在長春電影節“藍星球”科幻與電影高峰論壇上,影視人、科幻作家等參會嘉賓一致認為,未來中國將成為科幻電影產業的第一大消費市場。調查顯示,90后的年輕人是科幻電影的中堅消費力量,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副院長鞠靖表示,科幻主題特別契合青年人的需求,是大學生特別關注的領域,在長春電影節推出科幻與電影的論壇非常合適。
什么是科幻電影?著名科幻作家江波認為,可以分成兩類:科技時代的“神魔故事”和“設計未來”的電影,這些作品能基于現有技術深思,并不斷提出對未來發展的見解。著名導演楊駿則認為,科幻電影要預言未來即將要發生的生活和科技方向,代表未來的科技方向、生活方式;另一標準則是科幻電影要有反思精神,要有宗教和哲學的高度。
機器貓曾借給大雄的神奇道具:徽章追蹤器、機器制造機、合成旅行照片的相機,如今就是常見的GPS、3D打印和美圖秀秀。研究顯示,曾經科幻作品中近七成的設想,都已成為現實。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星認為,科幻作品有助于突破思維局限性,科幻電影最重要的東西是科幻創意,它和科技結合,它和人的想象力結合,敦促年輕人激發時代想象力,更多地彎道超車,抓住最前沿的東西,打破局限。
縱觀這兩年中國電影票房和影片質量日新月異的進步,喜劇、動畫、劇情、動作各類別都有了新的代表作:《夏洛特煩惱》《大圣歸來》《戰狼2》等,唯獨科幻片,仍止步不前,鮮有佳作。劇本創作難度高、如何恰到好處的本土化,都是目前中國科幻電影的難處。
江波表示,若美國現在的科幻單行本大概一年一千本,中國可能只有一百本,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三四倍,但是科幻小說卻是美國的1/10。
電影投資人余波認為,若中國電影未來要實現瓶頸的突破,一定會走到科幻電影。因為科幻電影代表全球電影商業利益最大化的發展方向。如何把世界級的科幻文學作品變成一個產業,進行影視化,這正在探索。
雖然今年暑期電影票房以近174億元收官,再創佳績,國產片票房占比75%處于絕對優勢,并且整體品質也有了明顯提升。但仍有一些別出心裁的爛片屢屢刷新觀眾下線,比如投資7億卻三天撤檔的《阿修羅》,有“2018《富春山居圖》”之稱的《歐洲攻略》,和2.8分再創豆瓣新低的電影《愛情公寓》。不少影迷感嘆,這些電影是審美有問題。
在這兩天舉行的電影美學年會上,專家學者就“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新態”“當代中國電影與審美教育”等話題展開了研討。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室主任左衡表示:“大家對中國電影的質量之所以會有所不滿,往往在于這部影片可能技術上是好的、投資是大的、明星是多的,但恰恰在審美上,大家認為是不美的,甚至有些投資非常巨大的影片在審美上是錯的,而這種錯,觀眾會覺得有點丑。”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認為,中國電影要想獲得持續健康發展,保證優質內容是關鍵,其次要引導、培養觀眾的不同需求。在他看來,很多電影口碑票房不統一,應探索如何把藝術表現、現實表達和商業訴求更好結合;另外,很多電影對創作主題、專業化要求并不高,創作態勢龐雜,應對電影管理、發行、傳播進行整體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