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8日消息(記者車麗 安徽臺記者張建亞)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對于旅游,跟團游的確比較省心,但強制購物和索要小費又是游客的擔憂。國家旅游局近期印發了《導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從事導游執業活動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游者參加購物活動、另行付費等消費項目;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費等。這是否將提升導游服務質量,根治旅游中的頑疾呢?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了歷時3個月完成的2017年旅游消費體驗式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無論是一日游還是異地游,強制消費問題仍然突出,導游在整個體驗式調查中得分最低,剛過及格線。這次體驗式調查也顯示,75%的體驗線路均存在強制消費現象,而且隱性強制消費成為主要形式。
體驗員介紹,沒有在合同中明示的強制消費項目,比例高達70%,如果不參加會影響行程安排。比如,導游要求游客在團費之外,每人另行支付70元,是圓明園內的導游講解和小交通電瓶車費用;還有的路線,導游強制要求游客交納慈禧水道船票150元/人,否則強制游客下車終止行程。”
國家旅游局近期起草形成了《導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從事導游執業活動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游者參加購物活動、另行付費等消費項目;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費等。
導游肖金峰說,管理辦法的制定讓導游和游客的關系更緊密。導游在純導服的情況下,可以跟客人建立良好關系,不會發生客人投訴現象。購物團跟現在的純玩團,在價格或者其他方面都有區分,所以對導游來講,不購物的團反而是好事。
而安徽三河景區導游衛女士說,管理辦法可以理解,但是她并不贊同。“在做行業培訓時,當時全國優秀導游所說的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你可能覺得作為一名好導游是不讓游客購物,其實恰恰相反,作為一名好導游,要讓游客動心,自愿購買具有當地特產,如果他對當地特產毫無購買欲,你就是失敗的。拋開導游身份不說,就自身而言,對旅游目的地的東西很有興趣,希望給親朋好友帶點什么。這個條例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有點草率,有的地方導游霸道,強制性購物,應該整頓風氣,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國家旅游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三部委2015年曾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導游勞動權益保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對導游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但是《導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做了補充,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費。對于小費,游客主動給和向游客索要需要嚴格區別。
安徽黃山網絡旅行社副總經理程勇表示,“暑期好幾位導游都得到小費,我們做了研學的團,在黃山市待得時間長,他們給導游小費。現在我們做了很多高端的私家團,他們有給導游小費的習慣。但這不是常態化。導游收到的小費在整個收入當中占比有所不同,有的導游能占到10%,有的導游占5%以內,沒有小費的偏多。”
該不該給導游小費曾是頗有爭議的話題,歐美國家服務行業收納小費已經成為文化共識,隨著我國出境游的人數不斷增長,我國不少游客也接收小費概念,如果導游提供了周到貼心的服務,可以接受游客自愿表達尊重的小費。
早在2013年,新《旅游法》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并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
旅游管理學者任瀚表示,想要在市場取得競爭力,靠的是產品口碑,而不是從游客身上擠利潤。《導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能讓游客玩得更踏實,有利于旅游市場的長遠發展,也有利于導游職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