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昨天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的一條關于福島核輻射的領事提醒引起國內媒體注意,領事提醒,“截止目前,日本政府仍指定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一定范圍為避難指示區域。核事故處理需要相當長時間,相關區域核輻射可能會長期存在。建議在日僑胞及赴日中國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計劃。”
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已過去將近6年。但據英國《衛報》本月3日報道,地震引起的福島核電站核泄漏遠未得到緩解,輻射量反而達到2011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值。日本東京電力公司9日晚公布,根據分析推斷,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最大輻射值達每小時650希沃特,超過月初推測的每小時530希沃特,再次刷新了反應堆內部輻射情況的最高推測值,這樣的輻射量機器人都受不了。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日本記者李軼豪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試圖讓一個小型機器人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進行障礙物清理作業。本月7號機器人曾因噴水故障而中斷作業;9日機器人攜帶的相機出現故障,在作業約兩個小時后拍攝畫面變黑,相關工作不得不再次中斷。
東電公司在分析機器人拍攝的影像后推斷,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最大輻射值達每小時650希沃特,誤差為30%。人若暴露在這種輻射中幾十秒即會死亡。
東電公司此次投入作業的小型機器人是由國際核設施退役研究所和東芝公司開發提供的,可在安全殼內部自主移動并對障礙物進行高壓噴水。東電認為,機器人故障可能與超高輻射有關。根據設計,機器人可累計承受1000希沃特的輻射量,然而安全殼內部如此高的輻射值讓機器人也只能工作約兩個小時。
今后,東電公司計劃投放更高性能的機器人進行詳細調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超高輻射值可能迫使東電不得不調整有關內部調查和對相關核反應堆的處理計劃。
不過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安全殼內部的高輻射值并不意味著福島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量突然增大。這只是對安全殼內部的狀況有了新的了解,核電站周圍的輻射監測值并沒有明顯變化。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海域發生里氏9級的大地震及由此引發的巨大海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重大核泄漏事故,日本政府要求方圓30公里以內的居民采取相應的避險措施。
2011年3月11日日本時間下午2點46分左右,日本本州東北部宮城縣附近的太平洋海底發生日本有記錄以來最猛烈的里氏9級地震,并引發海嘯。翻起的巨浪最高達40.5米,日本東北部多個地方包括宮城縣、巖手縣、福島縣的沿海地區遭受毀滅性破壞,大片田野和房屋被淹沒,很多建筑物垮塌多個地方發生火災和燃氣泄漏,被海嘯卷走或被瓦礫活埋的民眾不計其數。此外,地震和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多個設備包括緊急發電機損毀,導致冷卻系統停止運作,反應堆過熱往后數天出現堆芯熔毀和發生氫氣爆炸核輻射釋放引發繼切爾諾貝利之后歷史上第二次7級核災難。
如今,日本媒體多次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輻射量達到高值,引起在日僑胞及訪日中國游客擔憂。日前,外交部發言人就此表示,中方一向高度關注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也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做好事故的后續處理工作。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日前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作出負責任的說明。這不僅是對日本本國國民負責,也是對鄰國人民和國際社會負責。”
如何理解外交部的表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北亞問題專家楊希雨表示,由于日本當時的錯誤處置,整個地區失去了處理這一核事故的最佳時機,日本政府應該有義務有責任、把當時所有的真實情況和數據公布給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為國際社會共享的教訓。如果當時日本決策者果斷決定用海水來進行冷卻,用緊急發電來繼續維持冷卻機的運行,后來的形勢不會那么嚴峻。當時不舍得扔掉反應堆,想留著以后繼續用,結果因小失大,使得事情越鬧越大。所以需要共享信息,以警戒后人。
近年來由于簽證制度放寬、交通更加便捷,中國赴日游客人數屢創新高。中國赴日游客消費日趨理性,不再像以往那樣“爆買”,自由行游客比例逐漸增加,赴日目的越來越多樣化。對于近期想去日本旅游的人來說,應該要知道哪些安全錦囊?中青旅市場推廣部負責人徐曉磊今天下午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給出三點建議:第一,不要去核泄露附近地區,目前日本東京東南部地區大家絕對禁止去,其他地方包括關西、北海道、沖繩問題不大;第二,注意鑒別食品、飲水產地;第三,出行時留好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