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發現中藥煎煮后存小基因 或可印證“吃啥補啥”說法
2015-10-29 18:02: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0月29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長期以來,中醫藥在國際化發展中,都面臨“說不清、道不明”的窘境。療效有,但治病機理是個謎,甚至有人形容“中醫讓人稀里糊涂地活,西醫讓人明明白白地死”。
近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沈朝斌課題組發現,中藥經過煎煮,存在大量“小基因”,或可關掉疾病基因。中藥治病機理能否實現理論上的突破?
關于中醫和西醫,原衛生部部長陳竺有過一段經典論述:“西醫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醫看到的是模糊的整體。這類似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和古典的西洋靜物油畫。中醫勾勒出一個輪廓,模糊而寫意;西醫則描繪出許多細節,精確而寫實。”
有人說,中醫藥既是偉大寶庫,也是一個“黑匣子”。從“神農嘗百草”算起,數千年來屢創奇效的中醫,如今卻在走向世界的進程中,遭遇了“無法被解讀”的尷尬。把中草藥的治病機理講清楚,是當代中醫藥界不少人的心愿。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沈朝斌表示,中醫藥有一個問題,就是國際化很難。因為要回答所有國家藥典提出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一味藥有用,是以什么為物質基礎。中藥當中有很多確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必須要做這個研究。
中藥經過煎煮,進入人體的除了化學成分還有什么?沈朝斌團隊經過三年,在對黃芪、白術、防風和三者化合物玉屏風散的研究后發現,其中存在著大量的微小核糖核酸。
沈朝斌:“舉個例子,在中草藥使用當中最常用的黃芪。我們做出來發現,它里面有993萬多微小的核糖核酸是我們會喝下去的。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微小基因片段。這個量出乎我們的意料。”
記者:“這些微小的RNA有基因調控的作用。您有一個說法,相當于是基因開關中的一個“關”。”
沈朝斌:“對。現在兒童哮喘很多,這當中免疫細胞有一個轉錄因子。這個轉錄因子恰恰是我們研究的中藥主要針對的靶目標,也就是,不讓這個細胞進行增殖、翻譯,把它的炎癥因子切斷。它的意義在于,把基因的表達關掉,但不影響這個細胞正常地行使功能。”
沈朝斌把這個過程稱為可以喝下的“基因療法”。他說,希望國家能盡早把中草藥微小核糖核酸的基因譜系列出來,我國能擁有完整的每一味常用中草藥基因譜系。
獨具療效的玉屏風散700多年來一直為醫家所樂用,對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小兒多汗盜汗的臨床療效幾經驗證。然而它和所有中草藥一樣,無法用現代科學自解奧秘。沈朝斌的研究從某種程度上,為玉屏風散的治病機理寫下了科學的注解。即便如此,他的探索依然要面對“人類用了幾千年,何必要做動物試驗讓老鼠點頭”的質疑。
沈朝斌表示,用現代科學解釋中華民族留下的寶貴遺產,這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以前說不清,并不代表今后說不清。玉屏風散已經用了700年,對于它的免疫調節機理,這一代人有責任去把它闡明。
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生前曾說,“中醫不是不科學而是超科學,只是目前人類還無法認知。”如今靠吃老本,中醫藥的發展將走入“死胡同”。沈朝斌認為,唯有講“現代話”,用“現代科學”加以驗證,中醫藥才能真正走出去。
沈朝斌認為,把中醫中藥推向國際不是一句口號,不是有療效就可以用。在美國,FDA根本不會認可中醫中藥作為“藥”,而往往作為一種補充食品、食料。假如能把這些問題闡明,對于中醫藥的發展將更有利。
編輯:朱琪
關鍵詞:上海;中草藥;小基因
上海市教委昨天發布2014年度中小學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報告:三年來,滬義務教育的全面質量和均衡水平總體呈上升態勢;小學生課業負擔有所好轉,近一半的四年級生每天睡9小時及以上,但中小學減負仍任重道遠。
2015-10-29 10:01:00
上海浦東新區法院昨天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從去年11月到今年10月,涉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民商事案件數量從680件增長到了僅5000件,增長了6倍多;其中,金融商事案件占比最高,達31%。
2015-10-29 08:03:00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同承辦的浦江創新論壇創業者論壇暨發現“雙創之星”走進上海大型主題活動
2015-10-28 17:0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