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文物修繕工程爛尾5年 施工方稱資金短缺
2015-05-04 16:42: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包頭5月4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寶音)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初始投資達到3000萬元,09年啟動修繕工程,并承諾5年內徹底修復。然而,開工一年多便陸續停工,如今依舊爛尾。遭到如此命運的,是內蒙古包頭市的自治區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昆都侖召。
據了解,該寺廟始建距今已經超過了300多年,乾隆年間由皇帝親筆御賜寶號“法禧寺”。它是清代當地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載體,是研究清代當地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建筑的歷史信息庫。
昆都侖召廟管會主任白斯古愣接受采訪時透露,2009年昆區民族宗教局開始了修繕工作,目標要修復6座寺廟,但是到現在只有藏經閣基本完工,剩余的包括宗喀巴殿在內的五座寺廟,都處于爛尾狀態。這么多年以來,來這里旅游觀光、燒香拜佛的人越來越少,運營壓力越來越大。
在未完工的現場,一位當地居民也告訴記者,昆都侖召修復確實停工了多年。
居民:修的人到最后是不讓蓋了,最后就沒蓋,就一直就停下來了,兩三年了停了,就那樣的放著,人家就是說最后就不蓋了,廟上的人都走了。
網絡搜索關鍵詞可發現,09年當地媒體曾經報道:“昆都侖召將在三至五年內徹底修復,僅當年(09年),昆區政府就投入3000萬元用于昆都侖召的修復工作。” 那么,修繕工程為什么會一停這么多年呢?作為施工方之一呼和浩特市中凱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忠強給出的解釋是工程款不到位。
劉忠強說,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盡快拿到墊付的工程款,他們施工方多次找負責部門溝通,但幾乎沒有進展。
當年承諾要在5年內徹底修復,現在依舊爛尾,這個自治區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的修復工作停止多年,除了“錢”的問題,是否還涉及其他因素?劉忠強透露,當時工程開工前,并沒有經過招投標。規劃、環評、立項等手續也都沒有在開工前辦理齊全,但是修繕工程就這樣匆匆上馬了。
此外,另一位施工方負責人包紅星還透露,昆都侖召修繕工程的造價核算遲遲沒有進行。
現任昆區民族宗教局局長達布希拉圖告訴我們,修繕工作的停止,和昆區財政困難有關。
當時的3000萬元到底是如何使用的?爛尾的文物以后該怎么辦?中斷的修繕工程,何時能再次啟動?昆區民宗局副局長表示,昆都侖召的修繕不會放任不管,但是具體內容要問昆區發展和改革局。除此之外,并沒有透露出更多信息。
昆區民宗局承認,對于“先上車,后補票”的問題確實存在。當時因綠化施工和召廟修復同時進行,綠化工程因季節限制,提前進行施工。相關手續是同時辦里的。目前民宗局正在完善手續準備開工。
而對于停工原因,民宗局的解釋是:一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和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致使施工方撥付資金緩慢;二是施工方墊付資金鏈斷裂和廟內鐵路職工住房征拆難度大。
編輯:朱琪
關鍵詞:內蒙古;文物修繕;爛尾工程
2015-04-30 14:27:00
2015-04-27 18:08:00
2015-04-24 17:2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