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又是一年高校畢業求職季,畢業生簽訂“三方協議”的相關問題又被提了出來。應屆畢業生由于尚未畢業,并不能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合同,因此會簽訂“三方協議”。這份協議,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權利和義務的“預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并不是勞動合同,所以不能用勞動法來處理,只能靠合同法來約束。為了找份理想的工作,畢業生們“待價而沽”“腳踏兩只船”的情況多有存在,不少畢業生簽完“三方協議”就走人,有的甚至一天班都沒上就放了“鴿子”,讓不少用人單位很受傷。
張夢晴是安徽銅陵某高校會計專業的一名應屆畢業生。她表示,身邊不少同學雖然簽訂了“三方協議”,但實際上并沒有到相應的單位去上班。
張夢晴說:“很多人不確定在這個單位待多久,所以對這份工作不是太滿意,但是學校規定必須要簽,所以到那個單位就是為了簽協議。”
記者走訪中發現,不少企業都遭遇過畢業生簽完“三方協議”就走人的現象。安徽銅陵安博電路板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姜莉說:“有的學生來了以后,面試時就說必須要簽‘三方協議’,這是學校里硬性要求的。或者他們在上班過程中,班主任或者一些輔導老師都會打電話跟他講,把‘三方協議’簽完后就趕緊回學校,這樣的話會影響我們的就業率。去年我們大概簽了160份,可能最終來了只有4個人。”
姜莉介紹,在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應屆畢業生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書,無法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因此會在這個階段集中簽訂“三方協議”。“‘三方協議’就是各個高校的就業協議,統一模板,不是企業擬定的。就企業而言,我們并沒有像其他企業一樣跟他約定違約金,因為我們認為都是窮學生,還沒有踏進社會,就算約定了違約金,人不來你怎么去追訴呢?”
姜莉表示,由于“三方協議”幾乎沒有約束力,畢業生單方毀約的現象較為普遍,給企業帶來了不少困擾。“簽了之后就代表雙方有約定,就會給他預留崗位。如果他不來,公司就錯過了最佳招聘時機。招聘費用和招聘時間都浪費掉了。”
那么,國外應屆畢業生就業需要簽訂什么樣的合約?用人單位要如何避免畢業生臨時毀約帶來的損失?企業怎樣保障自己的權益?
俄羅斯:有些地區根本不存在三方協議,簽訂正式工作合同才是關鍵
據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介紹,俄羅斯多年以來人口處于負增長狀態,人力資源市場更是面臨極具短缺的現象,所以受過高等教育的俄羅斯畢業生基本不存在失業問題。學校對于第三方協議根本不重視,甚至該協議在俄羅斯有些地區并不存在,正式的工作合同才是最關鍵的。雖然俄羅斯的勞動法典更傾向于保護勞動者的權力,但是俄羅斯的用人單位有一項秘密武器——勞動手冊,對不守信用的勞動者能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為了吸引畢業生留下安心工作,用人單位大多不得不選擇直接簽署正式的勞動合同,這種工作合同在所適用的勞動法典中,也明文規定了學生考試期間可以享受假期,以及學生學習期間必須被保留工作崗位之類的詳細條例,以確保學生從高校平穩過渡到工作環境。同時,用人單位為了保障自身的權益,正式的工作合同往往附帶試用工作期限,試用期的特殊規定往往隱藏一些就業陷阱或者巨大挑戰。所以試用期對于每一個俄羅斯畢業生求職者都是不得不重視的環節。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個月,根據不同的情形可進行適當延長,最長也不會超過六個月。用人單位和求職畢業生不能獨自約定試用期。若期滿后,學生的表現滿足用人單位預期,則渡過試用期,否則被解雇。
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的勞動法典更傾向于保護勞動者的權力,而非用人單位。所以勞動者如果希望毀約,只需要在2周前提出申請離職,用人單位也不能強迫勞動。但用人單位有權利將離職的情況和理由用法律語言如實寫入職工的勞動手冊。勞動手冊是俄羅斯勞動力市場的特殊產物,類似一個個人工作成績和信用記錄,該手冊由用人單位保管,職工只有在離職之后才能領回,凡是5天以上的工作都將被記錄在冊。如果某求職者的勞動手冊上有頻繁主動辭職或者毀約記錄,那么再次求職時就非常不樂觀,因為可能要面臨回答招聘官很多關于之前工作離職的問題,畢竟這是誰不希望面對的場景。
澳大利亞:不存在三方協議或其他任何非用工合約
澳大利亞畢業生找工作時,并不存在三方協議或者其他任何的非用工合約。一方面,由于澳大利亞的畢業生就業的時候并不存在檔案簽署、戶口遷移這樣的問題,所以工作簽約只是單純合約,并不需要額外解決其他問題;另一方面,對于絕大部分畢業生來說,他們在讀書時已經開始兼職甚至全職,畢業時候的合約并不是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合同,所以畢業后第一份全職工作合約的特殊性就沒那么明顯。
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說,在澳大利亞畢業生簽署多份合約卻違約的現象并不常見。澳大利亞也存在畢業生畢業簽署不止一家公司的情況,但這種現象其實并不常見。由于澳大利亞的就業市場比較嚴峻,在找工作一個明顯的特點是——英雄不問出身,用人的時候甚至只看工作經驗和自身的能力,而對于是否是名校出身幾乎并不在意。因此,對于沒有什么工作經驗的畢業生來說,學習成績再優秀,畢業于再頂級的大學,就業時依然是屬于弱勢群體。所以能夠有一份工作邀約就已經不錯了,而因為自己的名校光環、天之驕子等因素簽數份合約然后違約的現象就不常見。而至于那些有工作經驗而目前正在兼職工作的畢業生,如果足夠優秀,現在的用人單位也會想盡辦法留住他。所以,也并不會邊工作邊簽數份用人合約。
在澳大利亞的用人合約機制當中,如果新人還沒有入職報到就毀約,通常公司并不會太過計較,而且這種現象也非常少見。但是如果已經進入了試用期,情況就不同了,雖然畢業生在試用期或者實習期并不需要像正式員工那樣提前數個星期知會雇主自己要離職,但是根據協議提前一周或者數日進行通知仍然是必須的。如果在實習期或者開始之后不辭而別,那么這樣的畢業生是可以根據合同法追究他的責任的。
德國:雙軌制學生邊學習邊實習,畢業通常會留下來
據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德國教育體系的先進之處,首先體現在它的社會實用性上。作為制造業大國,德國需要大量技術工人,職業技能培訓在德國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非人人都想走大學這條路。比如,一家中型企業需要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可能只有幾十人,而熟練的技術工人可能要數百上千,德國產品質量優異與這些素質過硬的技術工人密不可分。實際上,德國從小學四年級之后就對學生進行分流,真正走到大學并且從大學順利畢業的都是最頂尖學生,而且德國大學是不擴招的,學校規模和學生數量都有著嚴格限制,這就保證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優秀的教育對象。
當然,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與所學專業有直接的關系。如機械工程師之類找工作就比較容易,而文科類相對來說就困難一些。德國教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雙元制,也稱作雙軌制。雙元制的學生一半時間是在學校里學習理論,一半時間在對口企業或者是單位實習。通常情況下,學生畢業后會留下來工作,正式的工作合同當然也在畢業之后簽署。德國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非常成功,既很好地滿足了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也最大限度地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