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山西動員社會力量認領文物 盤點各國如何保護文物

2017-04-07 13:04: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太原4月7日消息(記者岳旭輝 山西臺記者石琳)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文物大省山西省近日公布實施《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推出首批252處文物建筑,期待社會力量認領認養。山西文物數量眾多,保護力量不足,文物損毀嚴重,山西省此次能否用認領認養方法破解這甜蜜的困局?

  地上文物看山西。根據山西文物局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山西古建約2.8萬處,約5%的建筑里有壁畫。由于數量巨大而保護力量薄弱,這些文物年久失修,絕大多數建筑面臨墻體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私自拆除倒賣和盜竊等嚴重問題。

  為了彌補政府保護力量的不足,山西省近日公布實施《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推進文物建筑認領認養工作。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規處處長王志軍指出,要進一步鼓勵和動員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家社會熱心人士,包括當地村民等各種社會力量,包括文物捐贈、修繕看護巡查、創建博物館、展示博物館、文化創意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努力形成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成果共享的文物保護機制,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山西省公布了首批被列入認領認養行列的文物名單,共有25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沒有公布成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建筑。

  國外又是怎么保護文物古跡的?在保護文物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鑒的經驗?首先把目光投向古跡眾多的英國。英國文物保護與中國最大的不同在于歷史活在民眾身邊,而要真正實現這一點,一靠旅游業,另外就是文物經營權私有。

  英國政府將文物的經營權下放,引入民營企業,利用民營企業的資金,充實文物保護經費,這樣使得老百姓有更多的機會在這些歷史環境中工作學習,形成文物保護的良性循環。英國在文物保護方面還有哪些特點呢?

  據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在英國,最早發起由民間組織推動社會保護歷史文物古跡的代表人物是工藝美術家莫里斯,在1877年他寫信給藝術之家抗議修繕文物古跡中的愚蠢做法,并提倡成立民間性質的文物保護機構,之后就催生了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古建筑保護學會,也就是反對毀壞古建筑組織。這是一個早期的民間文物保護組織,其宗旨就是盡可能保護歷史文物古跡的原貌。在保護組織成立的第一年,全英40座受損的古建筑予以注冊,50年后在英國登記的瀕危建筑增加至十倍,在1894年建立了保護文化遺產的全國信托組織,1937年又成立了保護喬治時期建筑的組織,1957年成立了保護文物民用信托組織,轉年組建了保護維多利亞時期建筑的學會,而這些民間團體與學術組織的成立,推動了英國自工業革命以來,對于歷史文物的保護和研究,并在政府支持下,擁有了更具體的職權。

  由此可見,具有公民意識的民眾與具有職業精神的知識群體實際上是英國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中堅力量,追溯英國數百年來的文化遺產保護進程,不難發現其特有的英國模式,也就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有賴于全體國民文物保護意識的培育,更有賴于建立健全的歷史文物保護法律機制。

  再把目光投向同樣位于歐洲的德國。據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在德國,文物古跡尤其是工業遺址的再利用十分普遍,原來的廠房搖身一變成了學校、住宅、博物館或市政廳,既實現了文物保護,又避免了拆除重建的雙重投資。

  德國非常重視對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早在1902年的德意志帝國時期就制定了文物保護法,現在德國各聯邦州都有自己的文物保護法,對其境內的文物依法保護和管理。所以對文物的定義以及涵蓋范圍是不完全一樣的,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也各不相同。

  根據德國文物保護協會統計,德國境內共有100萬座建筑被定義為文物保護單位,受到文物保護法的保護。在具體保護工作當中,國家層面通過法律、稅務以及補貼等方式對文物建筑所有人或是所有單位予以支持。如在建筑節能方面,國家對文物建筑可以網開一面,不必像普通建筑那樣,必須達到一定的節能標準,這在德國是非常嚴格的。再如稅務方面,一些有重要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物保護建筑的所有者可以獲得7%到9%的折舊費減免,1925年以后的文物保護建筑的折舊費為2.5%等。同時國家還有專項補貼用于文物保護建筑的修繕和維護。在民間層面,德國有文物保護基金會等組織機構參與各種與此相關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單位提供必要的咨詢和資金支持。

  最后把目光投向澳大利亞。盡管澳大利亞建國時間不長,但是目前已經建立了十分完善的遺產保護法律法規體系,許多建國時期的建筑都保存至今。澳大利亞政府在文物遺產保護方面注重實現其精神價值與商業價值,例如西澳大利亞女子監獄是聞名世界的文化遺產,經過改造成為青年旅館。同時澳大利亞對文物的外觀改造,文物周邊的生態保護也有嚴格的要求。

  據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如果從歐洲移民開發來算,總共只有兩百多年歷史,因為這個原因澳大利亞的文物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要么是幾千或者上萬年的原住民歷史遺跡,要么是只有一百多年的近代文物。比如目前,悉尼市區在建造輕軌,而在一片建造施工現場發現了大量原住民文物,于是很快從去年開始原住民長老們就開始舉行大小集會,聯合一些黨派議員等人呼吁停止這片已經發掘出22000件原住民文物的區域繼續建造輕軌,并且要求根據《聯邦原住民遺產保護法》的第九、第十條妥善評估該地區,類似的保護活動在原住民中經常發生,這并不需要有特別的宣傳和鼓勵來引導,因為本身在原住民的精神領域里,保護這些祖輩留下的遺產,以及一些原住民遺跡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已經深入血液。

  而澳大利亞的另一類文物,也就是只有一兩百年歷史的文物或者是老建筑,則從另一個角度同樣和澳大利亞人有著緊密的聯系,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是澳大利亞涂鴉很多,但是相對而言真正在一些老舊建筑上的涂鴉卻較少,整個全社會對于澳大利亞為數很少的近現代文物就是這樣一個態度。

編輯: 高楊
關鍵詞: 山西;社會力量;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