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社科院近日發布的《法治藍皮書(2017)》披露,中國知識產權存在著量多質低,保護力度不足以及保護成本過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創新以及產品質量的提升。從2012年至2014年,專利許可實施率僅為2%,中國專利申請數量泛濫、利用率不高。其他國家專利的利用情況怎么樣?企業如何利用專利技術創新?
先來看澳大利亞,WiFi技術是澳大利亞政府的一家研究機構在上世紀90年代發明,并于1996年在美國注冊專利。發明人是歐沙利文博士,他領導的一群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組成的研究小組攻克了這個難關。澳大利亞政府因此收取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電器電信公司(包括蘋果、英特爾、聯想、戴爾、索尼、東芝、微軟等)的專利使用費。
《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人對于專利的申請和利用非常重視,近年來比較著名的專利轉換例子wifi,即無線網技術的專利使用。1996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在美國成功申請無線局域網標準底層技術專利,此后雖有關于是否要放棄wifi專利的爭議,但該研究組織和其背后的澳大利亞政府仍然在2013年該專利過期前,因該專利廣泛使用收獲共4.3億美元。澳大利亞專利申請活躍,比較顯著的專利包括制藥、電子通信和太陽能等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龐大,在其后的制造和銷售環節當中,這三個領域的活躍程度和其專利申請數量成正比。澳大利亞每年申請專利的數量約為兩萬到三萬件,2015年公布的數據有28605件標準專利進行申請。
在這兩萬多件專利申請中,非澳大利亞本國人在專利申請中占絕大部分比重。胡方指出,比如2015年和2016年外國在澳大利亞申請專利的數量比重達92%,澳大利亞本國人進行的專利申請只有8%。而在這些外國專利申請當中,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分別占據前四名申請國家位置,總共占澳大利亞專利申請總量的63%。這一顯著的特征,實際顯示出包括美、日、歐等跨國企業和機構在澳大利亞極度重視自身知識產權資產組合。這些專利在澳大利亞的注冊并不僅僅只是申請不轉換,這些專利已成為企業和機構的資產和利器,進則能夠利用這些專利發明在澳大利亞試點新型的產品,而退則可以向澳大利亞政府申訴其他的企業未經許可使用他們的專利。
俄羅斯是世界上第4個頒布專利法的國家。俄羅斯的科技整體水平仍居世界領先地位,且擁有眾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和技術。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指出,每萬名俄居民申請專利數量為2.62,這個水平高于中歐和東歐國家。盡管俄羅斯科技全球領先,但市場利用率非常低。首先,俄羅斯專利審批制度實行實質審查制,即在專利授權之前需要進行檢索,判斷新穎性和創造性,俄羅斯專利授權速度較慢。近幾年,其實質審查周期平均為 6~7 個月 。此外,在專利費用方面,俄羅斯除了繳納申請費外,還需要繳納實審費,對于多項創新設計,每增加一項需要繳納加項費。專利成本高,無形中極大地推升了專利的價格。
其次,俄羅斯政策法規推行速度低,市場化程度不足,也是專利技術市場利用率偏低的一大原因。盡管政府年年撥款,資助大量科研機構,專利數量連攀新高,但專利技術還只停留在紙面,與市場完全脫節,專利轉化內部驅動力明顯跟不上,企業利潤更多來自于市場壟斷和政策傾斜。最后,俄羅斯專利維權成本過高。盡管俄羅斯法律非常完善,但整個社會盜版侵權現象泛濫,專利侵權難在舉證環節,專利維權訴訟需要支付的法律費用和時間成本都明顯超出普通企業和個人可以承受的范圍。這更造成俄羅斯專利費用越來越高,專利權人缺乏提起侵權訴訟的積極性,造成整個俄羅斯專利技術閑置,專利沉睡現象進一步加深。
日本專利申請數在2006年以后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盡管如此,從國際化專利申請率來看,日本從2008年后逐年增加,2013年這一比率高達32%。在專利法的推動下,日本企業的技術改革與創新意識強烈,其《專利合作條約》的專利申請量多年連續位居世界前列。
美國專利含金量較高,美國企業更愿意投入更多經費用以購買專利。美國企業愿意投錢,自然激勵更多人創造更多更有價值的專利,形成專利技術變現的良性循環。為進一步提高專利技術實施率,美國實施了拜杜法案,私人機構可以享有政府資助科研成果的專利權,為政府、科研機構、產業界間合作搭建橋梁,使得在校大學生申報的大部分專利能夠商業化,加快了專利成果產業化步伐。
最后來看德國。數據顯示,德國專利商標局在2016年度一共審結了75501件德國的商標申請,與2015年相比增幅高達14.9%。而德國發明專利申請最集中的專業類別仍然是機械、汽車和電氣。
《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德國是工業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產品的研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直到現在比競爭者領先一步仍然是德國工業的核心理念。德國制造業在保持一流質量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通過領先行業一步的方法來取得優勢地位,德國是非常注重專利保護。早在1877年德意志帝國時期就設立專門的專利局,負責專利的注冊和保護。德國的專利保護最長期限為20年,主要專利申請來自一些大型企業,以2015年為例,博世公司申請專利3841項,戴姆勒1762項,寶馬1436項,還有西門子、大眾、奧迪等占據德國專利總數很大一部分。這些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發部門,專利技術大都會用在自己的產品上,一些中小企業則會通過與大專院校或研究所合作的形勢量身定制專利,為其產品升級換代提供技術支持,專利的利用率非常高。德國專利和商標局對專利的審核非常細致,有800多名專門負責審核的工作人員對送審專利進行初步篩選,使得正式注冊登記的專利保持較高質量和應用價值,而不只貪圖數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