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鄭州10月22日消息(記者胡曉輝 河南臺記者孫喜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曾經的深度貧困縣,河南省淅川縣找準生態和經濟的結合點,探索可持續發展脫貧攻堅模式,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綠色發展的雙贏目標。2020-10-2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淅川縣扶貧辦主任周保全:我們的環保門檻非常高,有礦不能采、有樹不能伐,包括我們原來的工業企業也全部關停,五萬多網箱養魚也全部進行了清理。

  為了一湖清水永續北上,淅川縣在產業發展時必須做出改變。

  周保全:淅川走出來了一條短中長產業發展模式。第一是做實短線,讓老百姓當年能見實惠;第二是做大中線產業,就是林果,讓老百姓種上搖錢樹;第三是做長長線,做強旅游。

  短線看實惠,在淅川縣西簧鄉梅池村脫貧戶李建鋒看來,周保全說的可不是一句空話。2015年李建鋒被認定為貧困戶,2016年,在鄉鎮黨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李建鋒學種香菇,又從農村信用社無息貸款三萬元。

  李建鋒:我們這兒的香菇都不用上網上,開著大車小車收香菇的多得很,銷路不愁。

  記者:現在一年能掙多少錢?

  李建鋒:這兩萬袋大概就是七八萬塊錢左右吧。

  李建鋒摸到了短線發展的實惠,相鄰不遠的九重鎮武店村脫貧戶沙聚忠卻爬上了中線產業的搖錢樹。沙聚忠把自家的3畝土地流轉給了石榴種植企業,又承包了38畝石榴園的管理工作,僅此兩項,每年就有兩萬五千塊錢的收入。

  沙聚忠:幾千畝的石榴基地,我的產量是第一了,是產量最高的一個。

  看著沙聚忠在石榴園里忙活著,河南省委組織部派駐村里的書記范志峰的心思早已經飛向了村里正在建設的湯山濕地公園。

  范志峰:我們將按照5A級景區的標準對湯山區域進行全面提升,通過發展長線旅游業,輻射帶動周邊10個村230戶貧困戶,開辦農家樂、務工、售賣特產,每戶年均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李建鋒摸得著的短線香菇種植收益、沙聚忠肉眼可見的中線石榴園效益、范志峰心里憧憬著的長線旅游發展,淅川縣的“短中長”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脫貧攻堅模式正上演著屬于自己的鄉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