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上海靜安區的臨汾路街道,這里80%的住宅樓建設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1687個樓組中有1507個樓組沒有電梯。近年來,當地街道創新工作模式,讓老公房加裝電梯從“個案”走向“量產”。老年群眾下樓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幸福生活也更上一層樓。2020-9-2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在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臨汾小區,75歲的劉天穎阿姨如今每天都會下樓買菜、去公園鍛煉、與老鄰居聊家常……過去,這對關節不好又家住4樓的她來說是難以想象的,這些變化都源于去年底她們樓加裝的一部電梯。
劉天穎:那時候走路關節很痛,爬樓也很痛。我們這幢樓,80%都是老年人,拎東西買菜什么的爬樓真的好累。還有像我們隔壁的老頭老太,都八九十歲了,有的推著輪椅,怎么走啊?現在一部(電梯)上去了。
作為典型的純居住型售后公房社區,臨汾路街道下轄20個居民區,80%的住宅樓建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687個樓組中有1507個沒有電梯。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居住在3樓以上的“懸空老人”,在60歲以上戶籍人口中的占比達到13.4%。
去年上半年起,臨汾路街道全面提速老公房加裝電梯工程,轄區內的臨汾小區更是已成功確定加裝20臺,投入運行9臺,成為上海全市第一個成規模批量化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小區。用上電梯后,劉阿姨不僅生活方便了,關節上的老毛病也好了許多。
劉天穎:我現在腿也好了,吃吃藥、打打針,現在上下不跑樓梯了,真的好得多了。所以我在公園鍛煉身體的時候,人家問我,我說你們快點去裝(電梯)吧,真的好。
在老公房加裝電梯,涉及面較廣,曾是“社區治理第一難”。臨汾路街道總結出了12類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一件一件地回應落實,同時,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對有加裝電梯意向的居民樓,引導成立樓組自管會,充分激活居民自治動能。
臨汾小區業委會主任陳有馬:自管小組是三人的小組,是整個樓選出來的,誰來管賬,誰來管現場,誰來管質量。
目前轄區范圍內17個無電梯居民區已經有16個實現了加裝電梯零的突破,他們正努力使“懸空老人”下樓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小康點亮生活”的初心得以實現。
臨汾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興軍:力爭到2021年能夠加裝100臺電梯,幫助2000戶居民告別出行難,圓上“電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