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30日消息(記者周強 陳屹)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把構建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作為破“山”之難、解“山”之困的金鑰匙。在山地高原上寫下了一個又一個快速發展的新奇跡。2019-7-3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山”,是貴州的符號。貴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群山抗爭、與閉塞抗爭的歷史。1949年,貴州省公路通車真正的里程僅有1950公里,2018年增加到了19.7萬公里,高速路網綜合密度居全國第一位。鐵路里程達到3598公里,其中高鐵1262公里,實現了民航運輸機場9個市州全覆蓋。
貴州省交通廳總規劃師董亮:我們2012年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2015年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公路;2017年實現了村村通瀝青水泥路;到今年上半年,我們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
到目前,貴陽市至周邊省會城市及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區已形成2至8小時高鐵交通圈,貴州成為西南地區連接華中華南的樞紐和貫通“一帶一路”的重要陸海連接線。一拳打得全局開。交通先行,貴州“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有力布局,推動了全省發展新跨越。赤水市扶貧辦主任嚴本濤說,良好的交通條件激活了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老百姓改變觀念參與到旅游等新興產業中,實現脫貧致富,既保住了綠水青山,又實現了后發趕超。
嚴本濤:我們老百姓參與旅游過程中,思想的改變是最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