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近年來,我國加強頂層設計,前瞻部署和組織實施重要科技任務,在多個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2018-4-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創成果。
這是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個克隆猴“華華”的叫聲。中國科學院非人靈長類(蘇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說,這標志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孫強:克隆猴的遺傳背景是相同的,減少個體差異對實驗的干擾,形成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基地和產業鏈。
而在拓撲量子計算方面,中國科學家與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等聯合攻關,首次發現了超導拓撲表面態,為探索馬約拉納費米子提供了全新平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我們今年發現鐵基超導體表面是拓撲超導,緊接著我們預言,如果在這種材料中加磁場,在這個磁渦旋中間就會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
除此之外,在量子信息、中微子、納米、空間科學、干細胞等方面,我們的原創性基礎研究都取得長足進展。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介紹說,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葉玉江:主要的表現一是投入大幅度增長,二是科研力量和科研條件大幅度改善,三是從事基礎研究的高水平的隊伍快速發展,四是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加速涌現。
科學研究需要科學人才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說,自2016年起,中科院就部署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進一步持續穩定支持拔尖人才,為老、中、青三代拔尖科學家提供相對穩定的支持。
高鴻鈞:使他們“坐得住冷板凳,敢啃硬骨頭”,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沖擊國際一流甚至國際頂尖的重大科學問題,潛心探索、長期攻關,實現更多原創發現,提出更多原創理論,開辟更多新的領域方向,產出更多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
據了解,從2011年到2016年,五年時間里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一倍,從411億多增加到820億多。但這些投入主要是靠中央財政,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說,接下來,除了中央財政的投入穩定增加外,還要增加地方財政和企業社會力量對基礎研究的投入。
張曉原:我們實際上已經在探索,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方面,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進來,鼓勵地方政府積極參與進來,已經有比較成功的案例,下一步要在總結經驗、完善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推廣。
今年1月1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目標是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介紹說,根據意見的要求,接下來我國將強化基礎研究的系統部署。
葉玉江:特別是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對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更加重視,要加大對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還要建設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融通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要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通過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這一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白春禮:應該說過去的五年,中國的科技成果處于一個“井噴期”。原來我們的研究水平大部分都是跟蹤,過去五年,我們實現從跟蹤到并行到領跑這個三態并存的歷史性轉變。另外中國的科技也從世界舞臺的邊緣,(實現)逐步的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