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生態紅線庇護綠水青山、林海草原永續發展
2015-05-31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鄭穎 內蒙古臺記者董云靜 王榮)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夏季,驅車駛入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滿山遍野的樟子松郁郁蔥蔥,讓人心情豁然開朗。很難想象,昔日,這里卻是赤地千里,黃沙漫漫。村民甄九凌回憶起十年前這里的生態環境依然記憶猶新:“一刮風就沙子,種地不行了,不打糧,沙化太厲害了!15-5-3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黃沙變綠洲——這只是內蒙古自治區生態實現逆轉的一個縮影。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保留著大面積的原始生態區域。2014年,自治區完成生態建設投資270億元,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持續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續雙減少。不僅草原生態得到涵養,牧民也得到實惠。僅2014年,全區投入各級財政資金53億多元用于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在錫林浩特市巴彥寶力格蘇木那仁寶力格嘎查牧民烏力吉家,記者看到,三間大瓦房內的布置陳設充滿現代氣息。屋外,一座蒙古包和不遠處的一排牲畜棚圈以及一輛長城越野車無不顯示出生活的富足。烏力吉:“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以來,家里草場每畝得到六塊三毛六的階段性禁牧補貼,全家2600畝草場已全部圍封。”
2014年,錫林郭勒盟成立了生態保護委員會,劃出生態紅線。今年4月,錫林郭勒盟叫停了2個億元以上項目,原因是這兩個礦區處在生態紅線范圍之內。錫林郭勒盟盟長張院忠:“劃紅線,自治區提出60%,我們主動提到85%,今后錫盟我們有些礦山能不開就不開了,為了看這個紅線,成立了生態保護委員會,把草原生態保護住,對子孫后代負責,落到實處。”
如今,內蒙古把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做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當做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蓋志毅:“生態的改善,要把它作為發展的一部分來理解,今后方興未艾的一個產業就是生態產業,它兼顧了經濟發展和生態改善兩個目標!
。ㄖ醒肴嗣駨V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 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編輯:李逢靜
關鍵詞:內蒙古;生態;紅線
2015-05-26 09:37:00
2015-05-24 11:04:00
2015-05-22 15:03: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