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富民增收 內蒙古科爾沁草原描繪雙贏畫卷
2014-08-07 07:0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盛夏八月,萬物蔥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王求率領中央臺“走轉改”采訪組走進內蒙古通遼,深入林場草原、嘎查蘇木,走訪牧民家庭、生產基層,了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教育、生態等領域的發展情況。14-8-7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夜幕下的罕山林場萬籟俱靜,天空繁星點點,空氣中到處彌漫著草香和松香。山腳下潔白的蒙古包旁,王求臺長和從事了三十幾年護林工作的罕山林場副書記孔繁碩攀談起來。
王求:罕山林場曾經開發過度了是吧?什么時候開始又恢復啊?
孔繁碩:2008年為了保護罕山林場實施收縮轉移,從那時開始生態好轉,罕山的全部居民全部遷出來了。
王求:現在效果怎么樣?
孔繁碩:河流水量逐年增大,動物數量也在增加,20年前瀕臨絕跡的黑鸛,今年我們護林員巡山時重新發現了這一種群,在我們這兒棲息繁殖,現在已經繁殖出小鳥了。
王求:自然的?
孔繁碩:自然的。
總面積147萬畝的罕山林場,是通遼科爾沁草原至關重要的天然屏障、水源涵養地和動植物基因庫。曾經的過度砍伐和放牧,讓這里一度荒蕪沙化。2008年,當地政府發出了“收縮轉移”動員令,投資近2億元將罕山及周邊地區100萬畝范圍內建成無人無畜封禁區,對遷出的林區居民給與經濟補償、住房安置。經過6年的休養生息,山林邊緣已經明顯擴大,很久不見的野豬、野狼也開始恢復蹤跡。
孔繁碩說,雖然罕山對地方財政不再有實際貢獻,但不斷改善的生態豐沛了流經這里的霍林河,讓下游的牧草更加肥美。在被河水滋養的科爾沁草原科左后旗,養牛大戶王嘎達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算他的養牛帳。
王嘎達:母牛一年下個15、6頭牛犢,下多少賣多少,平均8000一個,去掉開支也能剩十來萬。
科左后旗委副書記何志偉說,生態效益型畜牧業豐盈了牧民的錢袋子,也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是美麗與發展的雙贏。
何志偉:我們本著既要生態又要發展這么兩個理念。過去種糧食,現在種草,老百姓退出十畝地養一頭牛,喂牛賣牛賺錢。
在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中尋得平衡,通遼市生態辦主任馬琢認為,抓住百姓利益是關鍵。
馬琢:不把百姓的生產生活安排好了,老百姓就沒有積極性,所以我們抓生態過程中,首先考慮百姓生產他干啥,怎么富裕。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編輯:劉千里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