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民聲論壇
中廣郵箱

加入桌面 | 設為首頁 | 天氣預報 | 節目時間表 | 網站地圖RSS定制

中國之聲

首頁 | 報摘 | 縱橫 | 中廣獨家 | 主播 | 論壇

 首頁 > 中國之聲 > 新聞報紙摘要

10-10-16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2010-10-16 0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打印本頁 關閉

    各位聽眾,早上好!今天是10月16號,星期六,農歷九月初九。北京陰,最高氣溫16度。以下是內容提要:

  系列報道:輝煌“十一五”:重大水利工程助推吉林農業生產從傳統向現代轉變;

  中國與赤道幾內亞共和國領導人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40周年;

  我國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2.4%;

  9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1%;

  廣州亞運會場館建設全面完成;

  商務部表示:人民幣匯率不應成為美國經濟問題的替罪羊;

  以下是詳細內容:

重大水利工程助推吉林農業生產從傳統向現代轉變

  以系列重點工程為依托,全國商品糧第一大省吉林開始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模式,向旱澇保收的現代農業轉變。中央臺記者劉志剛、毛更偉、晁向榮報道。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吉林省“十一五”重點工程——大安灌區的引水渠,清澈的嫩江水通過這里的9個泵站源源不斷地流進我身后54萬畝農田。當地百姓期盼了三十多年的用嫩江水灌溉土地的夢想,終于在十一五期間得以實現。回想過去農業靠天吃飯的日子,老水利工作者于芳有很多感慨:

  于芳:尤其干旱天氣,八月份的時候,缺雨呀,不下雨!劃根火柴把苞米葉子能點著!那根本不產糧食。

  水利跟不上一度成為吉林糧食增產的瓶頸,2006年,在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實施初期,吉林省決定啟動建設五大重點水利工程項目,總投資達200億元。大安灌區就是其中之一。

  大安市紅崗鄉萬發村農民韓遵付家拉秋玉米的拖拉機一直忙活到太陽下山,今年又遭了干旱,但他家卻是玉米堆成了小山,一派豐收景象:

  記者:今年你家苞米收了多少?

  韓遵付:我估計3萬來斤吧!如果沒有水灌溉,也就是不足1萬斤。糧食增產,那肯定就是我們經濟上就增收了。如果水沒有,只能是絕收。

  韓遵付家灌溉用的水就來自40公里外的灌區抽水站,這個種了40多年地的農民第一次體驗到旱澇保收的種糧樂趣。他說,因為有了接到家門口的水源,村里的農民已經開始嘗試在原來光禿禿的鹽堿地里種水稻增收致富:

  大安灌區前線指揮部副總指揮于芳:咱灌區建成以后,每年增產糧食是12億斤,群眾人均每年新增純收入1980元。原來都是鹽堿地,將來要變成啥呢,水田稻浪翻,池中魚兒穿,堤岸楊柳綠,游人肩并肩!

  和大安灌區相隔百里的另一項“十一五”重點工程哈達山水利樞紐今年剛一建成,就迎來了吉林省有史以來最嚴重洪水考驗,起到了立竿見影的調蓄洪水作用,松花江沿線百萬畝良田得以順利度過汛期。另外,引嫩入白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也全部開始一期放水使用,五大工程開辟出的人工渠道在吉林省呈網狀排列,惠及范圍涉及8個市州:

  吉林省水利廳重點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志新:這5個項目(年)調水量大約在40億(立方米)左右,惠及的人口1000萬,主要是把吉林省的水資源東多西少這種狀況打破了,他把水資源最優化的狀態給配制出來了,這樣就使糧食能夠不僅要增產還能穩產,主要是能穩定在600億斤以上的這種水平。

責編:李逢靜

中央臺簡介 |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我要糾錯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版權聲明
通信地址:北京復興門外大街2號 中國廣播網 郵編:100866
客服熱線:010-86093114 400-668-0040 傳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版權所有(C) 京ICP證0901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