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王逸群)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近日在京召開發布會,以中英文雙語形式正式發布《中國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持續發力、全面強化、成效顯著,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為加大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成效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中國經驗”和“中國樣本”的國際影響力,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在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兩家指導單位的支持之下,重點選取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模式作為分析樣本,編制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年度報告。2019年,在“雙十二”購物節正式發布業內首份年度報告。2020年延續去年模式,結合抗擊疫情的熱點、多方共治的特點和保護工作的難點,展現電商知識產權年度的發展狀況,并對保護標準、跨境電商這兩個重點問題開展深入研究。
經過研究,報告得出以下幾方面結論: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商行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發揮了促發展、保民生的重要支撐作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年度背景之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0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91275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1—9月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5619億元,增長16.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2%。
第二,政企合作、權利人合作、消費者等多元社會主體協同的社會共治在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中也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2020年,在各方努力之下,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成效顯著。各平臺企業切實履行平臺義務,細化平臺內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各大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入駐數量不斷提升。例如,阿里巴巴集團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簡稱“IPP平臺”)設置更嚴格的商家入駐審核機制,從身份、資質兩方面入手對商家進行審核,對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許可的店鋪和商品,采取“人工必審”制度,96%的知識產權投訴在24小時內被處理。
在防控體系上,技術防控持續投入、不斷升級。例如,京東的“紅網”可以對知名品牌、特殊商號進行針對性保護,目前已保護知名品牌2100余個;字節跳動的“靈石系統”致力于原創作者權益的保護,可通過技術手段自動對比平臺內視頻版權,快速發現侵權內容。
第三,直擊電商知識產權發展挑戰,探索保護管理標準構建,推動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報告深入分析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操作、業態發展和跨境挑戰,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圍繞我國首個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的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介紹標準制定背景、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確立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最佳實踐,指導中國乃至全球區域內的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和行業實踐,兼顧創新發展和市場秩序維護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面對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的全球挑戰,呼吁各國積極開展合作,圍繞國際規則協調、國際執法協作、跨境保護服務和創新糾紛解決,攜手探討知識產權相關保護規則,確保跨境電商交易順暢、知識產權保護得力。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表示,未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將繼續研究編寫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發展研究報告,全面展現新的一年中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的發展與探索,為新形勢下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